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一点文学 > 其他类型 > 寥寥数语简单一生全局

寥寥数语简单一生全局

喜羊羊51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一边指责老二没本事,挣不了钱,养孩子。老二家,原本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两个儿子都因病走了,独剩一个女儿,所以两人情绪更是反复,梁母一想到这些,也没有说太多,成家的时候该给的,已经给了,自己不成才,父母也无力,只能作罢,骂骂出口恶气罢了。梁敦做完农活回来,看到了这个景象,也从刘秀和梁母口中了解一个大概,觉得二哥也是为难,没有吵闹,过去找二哥谈过,自然是没什么好的回应,自己也去街上的买了一些瓦片回来,自己花时间盖上了。后来的很多年,跟二哥家的交流甚少,基本没有。这天,梁敦天亮就去村上借了刚分下来的水牛,问村主任借了好久,刚好田里需要翻耕一下,松松泥,路上遇到同村的小齐“敦哥你小心点,这水牛性子烈着呢好”梁敦应着,很快牵着牛就...

主角:雪雪梁敦   更新:2024-11-07 11: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雪雪梁敦的其他类型小说《寥寥数语简单一生全局》,由网络作家“喜羊羊51”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边指责老二没本事,挣不了钱,养孩子。老二家,原本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两个儿子都因病走了,独剩一个女儿,所以两人情绪更是反复,梁母一想到这些,也没有说太多,成家的时候该给的,已经给了,自己不成才,父母也无力,只能作罢,骂骂出口恶气罢了。梁敦做完农活回来,看到了这个景象,也从刘秀和梁母口中了解一个大概,觉得二哥也是为难,没有吵闹,过去找二哥谈过,自然是没什么好的回应,自己也去街上的买了一些瓦片回来,自己花时间盖上了。后来的很多年,跟二哥家的交流甚少,基本没有。这天,梁敦天亮就去村上借了刚分下来的水牛,问村主任借了好久,刚好田里需要翻耕一下,松松泥,路上遇到同村的小齐“敦哥你小心点,这水牛性子烈着呢好”梁敦应着,很快牵着牛就...

《寥寥数语简单一生全局》精彩片段

一边指责老二没本事,挣不了钱,养孩子。老二家,原本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两个儿子都因病走了,独剩一个女儿,所以两人情绪更是反复,梁母一想到这些,也没有说太多,成家的时候该给的,已经给了,自己不成才,父母也无力,只能作罢,骂骂出口恶气罢了。

梁敦做完农活回来,看到了这个景象,也从刘秀和梁母口中了解一个大概,觉得二哥也是为难,没有吵闹,过去找二哥谈过,自然是没什么好的回应,自己也去街上的买了一些瓦片回来,自己花时间盖上了。后来的很多年,跟二哥家的交流甚少,基本没有。

这天,梁敦天亮就去村上借了刚分下来的水牛,问村主任借了好久,刚好田里需要翻耕一下,松松泥,路上遇到同村的小齐“敦哥你小心点,这水牛性子烈着呢好”梁敦应着,很快牵着牛就来到了自己最山脚下的一块大田,给大水牛套上牛轭,便开始了耕田,突然听到一折鞭炮声,水牛大惊,拉都拉不住,没有方向的乱动,挣脱了牛轭,梁敦再利索,也没有避免的被水牛角戳破了肚子,再次睁开眼,已经在县城医院,刘秀满脸通红的看着他,问他痛不痛,说肚子都破了,太危险了,梁敦安慰了妻子一下,才抬头看了看满屋的人,一个中年男人来到最前面,“梁敦兄弟,你可得保重,俺这条命是你救的,还没报答你呢”,梁敦虚弱的回答道“好的寿哥,你的手好了吗”寿哥点点头。

寿哥全名杨寿,没文化没父亲,在他28岁以后,才经熟人介绍,跟一个老木匠学习木工活,好在他悟性好,肯吃苦,木工活学的也是七七八八了,这天,杨寿独自在自家院中,操作刨木机,切一些板子,但是自己操作失误,导致右手被齿轮切开了一个大口,当场疼晕过去,恰好梁敦早起出来干活,看到了这个情况,赶紧关了电源,叫上院里小伙一起送去了县城医院,凑够了钱,勉强保住了右手,也因此保住了吃饭的手艺所以他对梁敦,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听说梁敦的事,立即跑来了。

梁敦抬头看了看寿哥后面一个瘦
弱的婶子,提着一小筐鸡蛋,嘴上叫着大侄子,也没好意思上前来,梁敦笑笑的说,桂芳婶子,您也来啦。

桂芳婶,今年已经花甲之年了,是个慈祥事少的老太太,包办婚姻跟老伴儿在一起很多年,老伴嘴碎一辈子得罪了不少人,儿女长大成人之后,都各自在城市里成了家,很少回来看望两老,桂芳婶老伴走的时候,附近的乡厨都不愿意来他们家帮忙,一个个的还嫌钱少事多,是梁敦带着家人一起来帮忙,说远亲不如近邻,看起来比亲生儿子女儿还热心,婶子念他的好,记了半辈子。

梁敦又看了看,靠近门边的角落里,有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学生,清澈眼眸呆呆的叫着叔“我有好好听你的劝认真读书”梁敦回答道“读书好啊,要读书”。

梁敦才想起来,之前逢场天,挑着两袋米去街上的时候,遇到一个初中模样的孩子,脏兮兮的提着口袋,在路边捡瓶子,两人走路一前一后,休息的时候,梁敦问了孩子为啥这个年纪不读书,孩子一开始没搭理他,后面看他一直追问,有些急躁起来“读书 读书,你们大人就知道催小孩读书,都说读书是出路,读书能有卖废品来钱快吗”梁敦思索了一下,问孩子是不是自己不想上学,孩子点了点头,“孩子,这样子,我们来做个交易,这两袋米你能撑起来走20步,你今天的废品我出双倍价钱给你买了,你看如何里,若你不能,今日回家便好好读书”小孩说“好呀”梁敦就坐着看着他,笨拙的把米袋绳子弄得更短一些,小孩尝试了两次,都没有坚持走出第三步,就累瘫在地了,梁敦挥手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来,“孩子,我有个哥哥读书比我多,在学校当老师,工作稳定又清闲,最主要见识比我多,我呢,读书少,有一些手艺,但还是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挑担重不重,只有你自己知道”梁敦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就继续挑着米袋上街了,渐渐的自己也忘记了这段小故事。

后来梁敦休养了一些时日,也能外出干活了

冬日火盆边,一家人正围着聊天。 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丫头一直闹着要大人讲故事,说不好玩,一个老头开口了“雪雪,外公给你讲讲外公的故事好吗”

“好呀”。

下着雨的屋檐下,有小孩啼哭,断断续续的声音,大早上一个女人把孩子从后沿水沟边抱进了屋。

“孩子他爹,这孩子一晚上了,还这么有力的哭着,我还想看看能不能养活”

“随你吧,你又不看好孩子,又狠不下来心”一个男人小声的回应。

“妈妈,我不是故意的”一群男孩子围了上来,其中一个怯怯的说

女人没有立即回答,略带哭腔道“你们兄弟五人,都照顾不好一个小孩子,还能让弟弟受伤,脑袋上怎没能戳上竹签呢”

幸好,孩子命大,硬活了下来。

最小的孩子叫梁敦,两口子没啥文化,老大到老四都是按顺序取的名,老五也就是爱闯祸的哥哥,叫梁爱,顾名思义, 获得了最多的爱。

家里条件不好,小孩也多,所以几个哥哥没怎么读书,早早辍学。

“梁敦,你明天别去上学了,咱家没啥钱了,你五哥脑子灵活,读书机会给他”

梁敦没有说话,他也认为父母的决定是对的。从小到大也一直勤快,学了好多手艺,学了乡厨,种地,编竹制品。他一直相信,自己也不会过得很差。

转眼几兄弟各自长大成人,大哥和四哥外出打工,嫁在外地当了上门女婿,二哥跟邻村一个姑娘结婚,住在院子的另一边,三哥因为挑剔迟迟没有成家,老五上了高中,到镇上当起了体育老师,梁敦在家接下了父母的家业,种上了地。也住在了老房子正屋里。

“六啊,你岁数不小了,桂花婶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在靠近镇上的另一个村,明天去见见”

梁敦一直听从父母的话,简单应了一声“好”

第二天,梁敦和父母提着东西就去了,“桂花婶说姑娘俊俏着呢,咱可不能失了体面”梁母道

走了好
绍,也是各自在棉城安了家,只剩小儿子,工作时常在换,对象是一个不谈,他说不想在他妈妈掌控下生活;志平家呢,女儿也是在熟人介绍下,嫁到了棉城,儿子在庆重市,亲戚介绍学了一个手艺活,修奢侈手表,也算是稳重踏实,至于对象嘛,也是闭口不谈;玉青家的,儿子早早的便辍学了,说自己确实读不进去书,去了南方的一个市,自己摸爬滚打学出来了,成了有名的贴砖师傅,但是因为酷爱玩游戏,也是没攒下来什么钱,女儿也是留在梁墩家最久的,学习刻苦,考上了省内另一个市的大学,学成后在省会城市工作了,找了一个本地的对象安家了;志君生了一个女儿,一直在棉城,家里宝一样的宠着,小时候少年宫,钢琴课,孩子自己也努力,考上了北方的大学,后来又考研去了表姐所在的省会城市,毕业后,在省会工作。

村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家里漏雨的灶屋也是改了琉璃瓦,还打了地坪,老两口坐在门边发呆,时代变好了,年轻的都在外面安了家,老的走了一批又一批。三哥孤寡了一辈子,在家里悄悄的走了,梁敦和梁爱一起把他送上了山;二嫂因为不受女婿女儿待见,在家里悄然病逝,那个嗓门大的张三得了恶疾,走了;后来梁爱因为肺气肿也走了。

梁敦两口子仍然在家种着庄稼,收成完之后,就会通知孩子们回来载农产品,小到核桃,大到桶装菜子油,依然不变的是,梁敦还操心着几个孙子的婚姻大事,逢场天遇到同乡便寻人打听谁家姑娘还未嫁,自己当起了介绍人,也确实介绍了一些,志兵家的儿子,人家姑娘都上门来瞧了,他还没有收拾,不上心的样子,劝退了好几个姑娘;志平家的还没等介绍,不知道被谁骗走了,工作也不干了,人也不见了踪影,说是被传销走了,志平两口子气的都长了白发;只有玉青家的儿子,在梁敦的介绍下,还真成了,娶的是梁敦一个村的。

转眼梁敦两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自由在农村里生活着,这天早上,天微亮,刘秀刚起来做早饭,听到了“砰”的一声,才看到梁敦倒在了地上
,刘秀不会用手机,只能叫邻居帮忙给自己儿子打电话,这才把梁敦送去了医院。

“检查完病人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现在有一点脑梗,你们小心照看吧”病房里的子女们默默点了点头。一个月后,梁敦回了家,觉得自己身体无大碍,着急忙慌的把孩子们都撵走了,他觉得这么大年纪了,有点小病很正常,也不想耽误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都犟不过他,只能作罢,叫刘秀多照看一下梁敦。

好景不长,梁敦再次因为糖尿病住院了,这一次,孩子们没有听他的话了,志平说是一定要把父母接去棉城照看的,志兵没说话,志君也同意,梁敦出院后,便把老两口接到了棉城,至于玉青,老家里拆迁了,搬到了离市区不远的一个安置点,她从外地回来了,替梁敦守着农村的家。

在棉城,梁敦老两口是一个孩子家住一个月,脑梗的原因,梁敦已经不能清楚的说话了,他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原本高高瘦瘦的梁敦,矮了不少,刘秀年纪也大了,每次去志平家和志君家住的时候,老两口开心的样子藏不住,因为过得舒心;志兵家的话,感觉一般。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梁敦两口子在三个孩子的家来回穿梭,每年春天的时候,会带着老两口回老家待上半个月,就是玉青在家照看着,玉青俨然活成了她父母的样子,种起了地。回老家的日子应该是梁敦刘秀两人最开心的日子了。梁敦因为行动不便,经常躺着坐着,长了褥疮,住院了。

“你外公走了 睡梦中,走的很安详”一个年轻女子在地铁上,赶着着早高峰,接到了这通电话。女子没有什么大的动作,眼泪只是轻轻的往下流。

梁敦走后,刘秀强烈要求回老家,原本在棉城只是为了照顾老头,现在老头走了,她也想回去,玉青在家照看着,几兄妹也放心,只一年,刘秀也在睡梦中走了。

孙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