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慈烺崇祯的女频言情小说《形势逼人朱慈烺崇祯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朱慈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想到这里,周延儒赶忙收回了心神,随即问道:“什么事情?”张四知思量了一下,随后这才说道:“第一件事,兵部的左侍郎找到了我,说之前因为勋贵们吃空饷的事情,他们想要去京营和五军都督府查一下账目。”“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压根进不去京营和五军都督府。”“门口的守卫说是新建伯和襄城伯都生病了,所以暂不见客,让他们改日再来。”“当时他们感到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两个人突然就一起生病了呢?”“明明之前他们还一起向陛下举报了其他勋贵吃空饷的事情。”“兵部觉得这件事情不太正常,可碍于之前发生的事情也不好在朝堂上提起,所以想要问一下我们的意思。”张四知这话说完之后,周延儒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他也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因为兵部的行为只是照例检查而已...
《形势逼人朱慈烺崇祯最新章节列表》精彩片段
想到这里,周延儒赶忙收回了心神,随即问道:
“什么事情?”
张四知思量了一下,随后这才说道:
“第一件事,兵部的左侍郎找到了我,说之前因为勋贵们吃空饷的事情,他们想要去京营和五军都督府查一下账目。”
“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压根进不去京营和五军都督府。”
“门口的守卫说是新建伯和襄城伯都生病了,所以暂不见客,让他们改日再来。”
“当时他们感到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两个人突然就一起生病了呢?”
“明明之前他们还一起向陛下举报了其他勋贵吃空饷的事情。”
“兵部觉得这件事情不太正常,可碍于之前发生的事情也不好在朝堂上提起,所以想要问一下我们的意思。”
张四知这话说完之后,周延儒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他也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因为兵部的行为只是照例检查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对。
以前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可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王先通和李国帧被这两天的事情给搞怕了,所以才会如此。
毕竟最近几天皇帝确实是杀了不少的勋贵.....
想到这里,周延儒这才说道:
“你去告诉兵部,就说最近时局紧张,暂时别去查账目了,搞得所有人人心惶惶的,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说。”
张四知听到这话也没反驳,只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好,我等会就去!”
顿了顿,张四知继续说道:
“还有第二件事情,就是皇帝要调一万关宁铁骑进京,圣旨一大早就到了兵部。”
“兵部本来想请示一下内阁,但宣旨的太监咄咄逼人,还把皇上搬了出来,兵部没办法,只能同意了。”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周延儒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调边军入京,而且不跟内阁商议,皇帝这是要做什么?
而且辽东那边不是正在打仗吗?
这个时候调关宁铁骑,辽东那边怎么办?
“知道为什么要调关宁铁骑吗?”
周延儒问道。
张四知摇了摇头。
“不清楚,只知道去辽东宣旨的是英国公!”
英国公?
周延儒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实在搞不懂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可他又没法去问,毕竟现在皇帝病重,压根就不见任何外臣。
去找太子?
貌似没啥用,因为太子年幼,又没接触过军事,这件事情他大概是不知情的。
顿了顿,周延儒也只能说道:
“算了,先别管这些事了,反正圣旨都已经发出去了,我们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我估计皇上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被那群贪污造反的勋贵们气坏了,想调关宁铁骑来压一压这些勋贵们。”
“关宁铁骑待不了几天就得重新返回辽东,毕竟辽东那边的战事还需要他们。”
张四知听到这话,赶忙附和的点了点头。
“阁老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随后,张四知便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
很显然,他们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更没有把那位‘年幼’的太子爷放在心上。
等张四知离开之后,周延儒那糟糕的心情依旧没有得到缓解。
只要一想到皇帝要重设厂卫,他就会头疼不已。
他是经历过魏忠贤时期的,那个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搞得他们东林党苦不堪言。
为了搞钱,魏忠贤甚至敢收商税,这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吗?
虽然崇祯目前没有想要收商税的想法,但只要厂卫一开,什么牛鬼蛇神都会冒出来。
万一真有哪个不开眼的给崇祯出这个主意,崇祯未必不会同意。
毕竟谁都知道,崇祯太缺钱了!
抄家得来的那些银子看起来是很多,但今天户部就直接拿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怕是最多坚持一年。
到时候大明还是没钱!
哎!
周延儒在心中叹了口气,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就目前看来,只能吩咐下面的人继续在京城散播各种宦官乱政的谣言了。
只要闹得动静大一点,他就不信这些话传不到崇祯耳朵里!
以崇祯那敏感又神经质的性格,只要他知道了这些谣言,应该不会再坚持重设厂卫了。
毕竟在朝堂上混了几十年,他对于崇祯的性格还是十分了解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林党,在不涉及他们东林党利益的情况下,周延儒还是会尽心尽力的为国办事。
但只要一旦涉及到东林党利益,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偏向东林党。
反正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又不是他们东林党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
就算老朱家玩完了,这天下换了新的主人,总还是需要文人帮忙治理的吧?
到时候他们东林党依旧可以掌控天下!
想到这里,周延儒的嘴角突然便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东宫。
朱慈烺这边今天倒是没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有锦衣卫来报,说是昨天的那些谣言依旧在城中继续流传着。
询问朱慈烺要不要遏制一下。
朱慈烺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让锦衣卫不要搭理,任由谣言继续传播。
因为他知道,只有让谣言流传的范围越大、到时候大明日报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效果!
所以在这之前,就让谣言在飞一会儿吧!
总的来说,今天他也算是难得清闲了一天。
只是天黑的时候,却有两个不速之客上门来了。
这两人不是别人,赫然便是王先通和李国帧。
至于为什么非要晚上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怕被其他勋贵们发现........
没办法,毕竟之前他们给朱慈烺背了黑锅,导致所有的勋贵无比记恨他们。
英国公领了差事跑路了,那些人找不到英国公,所以就只能找他们两个了。
直接把他们家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仆人出门买菜都能挨上一板砖。
这就导致王先通和李国帧最近几天都不敢回家,吃住都是在京营和五军都督府。
即便是来找朱慈烺,也是趁着天黑才来的。
朱慈烺看着面前的两人,心中只觉得好笑,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问道:
“说说吧,晚上来找本宫有什么事儿?”
李国帧先开口道:
“回太子殿下,臣奉命对京营进行了整顿,遣散了一批老弱病残之后,现在京营现有的士兵数量在一万六千五百人。”
“再加上之前从其他勋贵家中抄家得来的几千家丁和家奴、以及今天下午薛贵们刚凑的五千人,现在京营共有两万五千三百人。”
“臣可以保证,这些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
“除此之外,勋贵们之前借用的京营战马、以及其他一些军用物资也都全部归还了京营。”
“京营现有战马三千五百匹、火铳五千一百把、大炮一百三十门,以及其他各类物资都在此账册上,请太子殿下过目!”
李国帧说着,将一份册子举了起来。
马宝赶忙双手接过,然后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随手翻看了一下,心中大概也有数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那群勋贵们凑人的速度还真是快。
明明说好了给他们三天时间,结果两天时间就凑够了。
看来这群家伙肯定还有不少钱!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最也跟大明同富贵了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怎么可能就那点银子?
(PS:今晚还有两章,爆更求推荐票和月票!)
但紧接着,他又狠狠的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个逆子要做什么事情?他会害死他自己的!”
“京营和勋贵的问题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你.........”
“哎!”
话说到最后,崇祯突然停了下来,随后无奈的叹一口气。
因为他发现这种事情根本没法和周皇后解释,毕竟她什么也不懂。
“父皇,你的担心还真是多余啊!”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声音远远的传了过来。
赫然便是朱慈烺的声音。
太监和守卫的亲兵见是朱慈烺来了,赶忙让出了一条道路。
很快,朱慈烺就出现在了崇祯面前。
哼!
看到逆子前来,崇祯又是冷哼一声,随即转身回到了坤宁宫内。
朱慈烺跟在崇祯身后,也走了进去。
紧接着,他就看到坤宁宫内,一桌酒菜正摆在那里,只是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很明显,崇祯真的没吃东西。
朱慈烺本来是不饿的,但现在看着这满桌的饭菜,他倒是有点饿了。
于是乎,他自顾的坐下,然后拿起一碗饭便吃了起来。
一旁的周皇后见状也坐了下来,还不断地给朱慈烺碗里夹菜。
“烺儿,饿坏了吧?”
“国事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也重要,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
崇祯看着眼前母慈子孝的场面,顿时又气得不打一处来。
他直接来到朱慈烺面前,然后指责道:
“你这个逆子,现在居然还吃得下饭?”
“那不然呢?”
朱慈烺白了崇祯一眼。
“既然还活着,那就得吃饭啊!不然饿死了算怎么回事?”
“大明这不是还没亡国呢吗?”
你.......
崇祯又被气个半死,这逆子怎么动不动就把亡国挂在嘴边?
但紧接着,他还是压制住了心中的怒火,然后问道:
“你昨天说过,今天要整段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结果如何?”
朱慈烺夹起一块鱼肉一边放进嘴巴里,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发生了点小意外,没来得及整顿京营和五军都督府,估计得等两天。”
崇祯听到这话,当下便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朱慈烺想要整顿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简直就是自掘坟墓。
因为这两个地方已经被勋贵们给腐蚀的千疮百孔了,无论是谁想要对这两个地方出手,都会迎来他们的报复。
而这种报复,崇祯就曾经经历过!
崇祯十一年,国家的税收收不上来,加上内忧外患,连年征战,财政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同样着急的还有当时的户部尚书薛国观。
苦思冥想之下,薛国观还真想了个奇招,那就是向勋贵们借钱!
当然,说是借钱有点太难听了,而且也不符合皇家的身份,所以当时叫‘捐资助饷’!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当然是因为薛国观心中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虽然国库一贫如洗,但满朝的文武大臣以及勋贵之家,一个个的却富得流油。
随便抓一个出来都能帮助明朝解决一下财政问题。
崇祯刚开始觉得有点丢脸,因此暂时没有同意。
最后实在想不到别的办法,就打算试一试。
最终经过筛选之后,崇祯决定拿武清侯李国瑞开刀。
因为李国瑞是皇亲国戚,而且家产颇丰。
可面对崇祯的‘捐资助饷’李国瑞却是连一个子也不愿意出!
不出钱也就算了,这家伙居然还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到大街上去卖,说卖了东西再给崇祯捐钱。
崇祯虽然迂腐,但他又不是个傻子,知道李国瑞是在让他难堪。
暴怒之下,崇祯下旨将李国瑞除爵,并且将其关押在诏狱中,强迫他拿钱出来,不拿钱就不放他。
结果也不知道是这哥们不经吓还是怎么回事,没过几天他就死在了诏狱中。
再然后,那些勋贵和大臣们都开始害怕了,以为崇祯想要搞死他们、然后再抢他们的银子。
于是乎,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邪门的事情。
崇祯的儿子朱慈焕当时正在发烧,病情本来都控制了,可突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病情居然加重了。
崇祯当时十分着急,亲自前去探望,然后就听到奄奄一息的朱慈焕对他说了一句话:
“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
翻译成白话就是:九莲菩萨说了,陛下你要是在这样对待勋贵和外戚,你的儿子都会死光的!
说完这话之后,朱慈焕就一命呜呼了。
这件事情传到宫外之后,所有人都说崇祯刻薄寡恩、虐待皇亲国戚们。
这才导致‘九莲菩萨显圣’,带走了崇祯的儿子,如果崇祯还要继续这么下去,那么其他的儿子也会被带走!
崇祯从来都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他知道这是有人在警告他必须收手了!
可他找不到这个人。
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仗杀了几个朱慈焕身边的太监宫女了事。
崇祯害怕了,他不只害怕自己的儿子会死,也害怕自己会死!
从那天开始,崇祯就不敢对勋贵们下死手了,因为他怕某一天自己也会不明白的死掉.......
这就是他为什么非要阻止朱慈烺动手的原因。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一定是个好父亲。
就在崇祯陷入痛苦的回忆时,朱慈烺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父皇,您担心的该不会是‘九莲菩萨显圣’这件事情吧?”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瞬间惨败,随后一脸惊恐的看向了朱慈烺。
“你怎么知道的?”
就连一旁的周皇后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朱慈烺不紧不慢的扒完最后一口饭,这才淡淡的说道:
“您不用管这件事情儿臣是怎么知道的,您只需要知道这件事情儿臣已经处理完了就好了。”
“事情是成国公朱纯臣和几个勋贵联合宫里的几个太监宫女干的。”
“那些太监宫女,昨天晚上就已经全部杀干净了。”
“成国公和那几个勋贵,今天早上也都杀了!”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朱慈烺深知不仅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大明的皇子皇孙们还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
所以他调查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九莲菩萨显圣’事件。
因为是一个穿越者,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这个世界的人都不太一样。
再加上太子的身份、以及锦衣卫的帮忙,他很快就搞清楚了这件事情的始末。
再然后,趁着造反和吃空饷事件,一次性把这些家伙全部都清理了。
开玩笑,这群家伙要是不清理,他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也是他为什么非要杀成国公朱纯臣的原因,因为他确实该死啊!
本来只想杀朱纯臣一个的,谁知道接下来他又涉及到了私藏甲胄。
既如此,朱慈烺也只能把朱纯臣这一脉给杀干净了.......
也算为他那死去的弟弟报仇了!
“老臣谢太子殿下赐茶!”
薛国观赶忙道谢。
不多时,薛国观便带着一包御用的茶叶离开了。
虽然最近两天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只能睡两三个时辰,但薛国观却一点也不在意。
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和太子的信任。
等薛国观离开之后,朱慈烺又翻看了一下手中的大明日报,随后这才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上朝的钟声如往日一样响起,众位大臣鱼贯而入,却惊讶的发现本该监国的太子并没有出现。
正当文武百官有些不明所以的时候,站在龙椅旁边的王承恩开口解释道:
“诸位大人,今天太子突感不适,所以不上朝了,请诸位大人自行处理朝政吧!”
周延儒听到这话,随即便站了出来,然后询问道:
“王公公,太子殿下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怎么今天就病了?有没有派太医去看过?”
其他大臣听到这话,也赶忙开口询问道:
“公公,太子殿下到底怎么样了?可否让本官前去探望一下?”
“公公,太医院那边有什么说法吗?太子殿下病得是否严重?”
.........
先是皇帝重病,然后太子又病了,这让文武百官们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这要是皇帝和太子同时出什么事儿的话,大明朝可就摇摇欲坠了。
王承恩看着眼前一脸焦急的文武百官们,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关心还是装装样子。
但紧接着,他还是按着朱慈烺之前的吩咐说道:
“诸位大人请放心,太子殿下只是昨夜受了风寒,早上的时候已经让太医看过了,而且已经吃了药。”
“不出意外的话,好好休息一天,明日就可恢复正常了!”
“诸位大人不用担心,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吧!”
在场的文武百官听到这话,也不好再说些什么,随即便各自散去了。
与此同时,京城的大街上,已经换上了常服的朱慈烺正在慢悠悠的转悠着。
身边还跟着马宝、李虎、李若琏以及方正化。
当然,这些只是明面上的。
暗地里,朱慈烺身边还跟随着数百位身穿常服的锦衣卫,他们隐藏在周围的人群中,时时刻刻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一旦发生任何意外,他们会第一时间冲出来护驾!
早上起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朱慈烺突然就不想上早朝了。
因为他想亲自去看看百姓们见到大明日报时的真实反应。
所以他就让王承恩撒了个谎,说自己生病了没法上朝。
然后就带着几个人出门了。
在朱慈烺看来,自己偶尔偷懒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他现在还不是皇帝。
此时正是早上,阳光透过稀疏的大树洒在青石铺就的路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大街上车水马龙,各色人等穿梭其中。
叫卖声、议价声、闲聊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市井气息。
尽管距离大明灭亡的命运的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了,但此刻的京城却未曾感受到那股即将席卷而来的风雨飘摇。
街头巷尾,依旧是那副繁华盛景的模样。
突然就在这时,李若琏凑到了朱慈烺面前,然后小声道: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大明报社了!”
大明报社,也就是大明日报!
朱慈烺抬头望去,随即便看到了一座造型颇为气派的府衙,好似宫殿一般。
正中央的牌匾上书着四个大字:
大明报社!
今天是大明日报正式售卖的日子,就算东林党知道了想要阻止也来不及了,所以也就不需要再隐藏了。
门口处,也有一群人正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全新的衙门。
要知道在几天前,这里还只是一座普通的宅子,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什么‘大明报社’了,而且门口还站着两队士兵,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衙门。
就在围观的人们一脸狐疑的时候。
一群身着灰色长衣,胸前印着‘大明日报’四个大字的小孩,突然就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冲了出来。
他们的身上都挎着一个挎包,挎包里塞满了一份份大明日报,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因为之前官老爷可跟他们说了,只要卖出一份大明日报,他们就能得到一文钱。
现在他们每人都有三十份大明日报,要是全部卖掉的话,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三十文钱!
对他们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卖报啦!卖报啦!两文钱一份,国家大事,尽在掌握!”
冲出大明报社的瞬间,孩子们清脆的嗓音就响了起来。
此时正是早上最热闹的时候,马路上人来人往,商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却压不住这群孩子们的叫卖声。
更何况大明报社门口早就围了一群人,所以当下,一个卖报的小孩就被一群人围了起来。
随后众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小孩,这是什么东西?”
“真的是两文钱一份吗?”
“这上面都写了些啥?”
面对众人的询问,小孩则是耐心地解释道:
“这是大明日报,是由朝廷出的,上面还有皇上的圣旨呢!只卖两文钱一份!”
围观的人听到这话,顿时都吓了一跳。
圣旨?
这玩意儿不是那些官老爷们才能看到吗?
他们要是看到了的话,会不会被杀头?
卖报的小孩看出了众人的震惊,随后笑着解释道:
“怕什么?这就是朝廷让我们卖的!”
“这报纸上不仅有圣旨,还有朝廷的最新政策、官员的任免和调动、诗词文集,总之你想知道什么,这上面都有!“
众人一听这话,这才放下心来。
毕竟他们刚才可是看得清清楚楚,这群卖报的小孩就是从大明报社里面跑出来的,如果不是得到了官老爷的允许,他们怎么能光明正大的进出衙门呢?
可是话说回来,两文钱虽然不多,他们也都拿得出来,可问题是他们都不认识字啊,买来也看不懂!
眼看着周围没有人掏钱,卖报的小孩这会儿也有点不耐烦了。
“你们买不买啊?不买我可就走了!”
小孩说着,就准备离开。
“等等!”
伴随着一声呼喊,一个穿着破旧长衫的穷书生挤进了人群,他先是摸了摸自己干瘪的口袋,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掏出两文钱,买了一份大明日报。
小孩喜滋滋的将钱收下,又将一份大明日报递给了书生。
紧接着,眼看没有人再买,他随即便跑开了。
书生拿着大明日报,刚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慢慢看,就被之前的一群人围了起来。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李国桢率先跪下。
“太子殿下,请恕臣刚才失言,臣愿追随太子殿下上刀山下火海、誓死相随!”
张世泽心中微叹,随后也跪了下来。
“太子殿下,臣也愿追随殿下左右。”
眼看着前面两位已经做出了表率,王建通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臣愿追随太子殿下左右,誓死相随!”
眼看着三人都表达了自己的忠心,朱慈烺这才转过身来,然后笑盈盈的将三人扶了起来。
“好好好,三位都是我大明朝的忠臣,本宫答应你们,等到事成之后,本宫一定不负你们!”
“到时候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三人心中苦涩,却也只能拱手道:
“谢过殿下!”
咚咚咚.......
突然就在这时,宫门内传来了一阵有节奏的敲击声。
一旁的李虎见状赶忙上前也敲击了几下回应。
咯吱.....
伴随着一声轻响,皇宫的大门被缓缓打了开来,随即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便是数百个禁卫军。
既然是要造反,那么皇宫里的禁卫军肯定也是必须要收买的。
好在大明太子这个名号和银子还是很有用的,所以事情依旧进行得很顺利。
当然,确实也有不少人不愿意被收买。
朱慈烺也不勉强,直接就让人送他们去见祖宗了。
毕竟干的本来就是掉头的买卖,死十几个人也算正常。
三千人进入宫门之后,宫门再次被关闭。
朱慈烺开始下令。
“按照之前商议好的,封锁所有宫门,任何人不得进出!敢有违抗者,当场格杀!”
“另外派人看守住其他的禁卫军,如有异动,当场格杀,无需再报。”
“诺!”
李虎手下两个千户赶忙应诺,随即各自带人离去。
剩下的人则是跟着朱慈烺直奔奉天殿而去。
此时虽然夜深,但奉天殿依旧灯火通明。
宫殿内,一个面容憔悴、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中年男子正在御座上批阅着奏章。
而他,赫然就是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看着崇祯如此憔悴,旁边的王承恩有些心疼的送来了一碗茶。
“皇爷,时间已经不早了,还是早点休息吧,剩下的奏折明天再看吧!”
崇祯接过王承恩递来的茶抿了一口,随手又放在了桌上。
然后一边继续看着奏折一边说道:
“大明已经如此,朕哪里还有心情休息?”
“几天前,李自成、张献忠在河南攻破了好几座城池,有势不可挡之势。”
“锦州那边,守将祖大寿向朕明报,说是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之余,就连马吃的东西都不够一月了。”
“倘若清兵再次急攻,恐怕宁锦两城就要攻破了!”
“他让朕继续派兵支援,还有补充粮草,可朕哪里还有钱啊?”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朕怎么能睡得下呢?”
“大伴,你说大明是不是真的要亡了?朕难道真的会成为亡国之君吗?”
崇祯说着,突然眼神复杂的看向了王承恩。
曾几何时,他一直都相信自己可以重振大明,让大明再次走向辉煌。
但如今距离他登基至今已经14年了。
14年来,他非但没有让大明更加强盛,甚至让大明走向了更加衰落的地步。
他不由得开始怀疑,难道大明朝真的要亡在他手里了?
难道他真的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王承恩听到这话的时候,顿时被吓了一跳,赶忙跪倒在地。
“皇爷!这绝不可能!我大明距今已快三百年了,怎么可能会就此亡国?”
“大明必定会万世长存!”
“这些话皇爷以后不要再说了!”
崇祯没有理会王承恩的话,只是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然后眼神空洞的看上了宫殿上方。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朱由检愧对你们啊!”
“想当年,皇兄将这天下交给朕的时候,曾嘱咐过朕一句话:吾弟当为尧舜。”
“可十几年过去了,朕非但没有让大明强盛,反倒把大明带入了此等地步,这都是朕的罪过啊!”
话说到最后,崇祯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遥想当年皇兄临终时对自己的嘱咐,他只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了,也没有脸去见皇兄以及列祖列宗。
“什么人?”
“站住!”
“大胆!”
突然就在这时,宫殿外传来了一阵阵惊呼声。
下一秒,便是一阵兵刃相交的声音,但很快又安静了下来。
“怎么回事?”
崇祯瞬间反应过来,随后大声呵斥道。
王承恩也赶忙爬了起来,然很大声喊道:
“护驾!护驾!”
虽然不清楚刚才外面发生了什么,但明显有兵刃相交之声,这是有人要刺杀皇帝啊!
此时此刻,王承恩都要被吓尿了。
可就在下一秒,大门被人推了开来,随后一个身影缓缓走了进来。
不是朱慈烺又是谁呢?
“太.....太子爷?您...您怎么来了?还有刚才是怎么回事?”
看到朱慈烺时候,王承恩瞬间懵逼。
要知道自从太子一个月前搬去东宫之后,他就不住在皇宫里了。
而按照宫里的规矩,晚上的时候皇宫会落锁,任何人也不得进入。
但眼下太子却明晃晃的出现在了这里,这明显不太对劲儿。
再加上刚才听到的声音,王承恩心中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与此同时,崇祯好似察觉到了什么,他收起了之前的悲伤之色,阴沉着一张老脸问道:
“你这逆子,是要造反吗?”
朱慈烺看了一眼崇祯,眼神中闪过一抹无奈的神色。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过要造反,而是想要辅助崇祯拯救大明朝。
但崇祯从来都不是一个听劝的皇帝。
哪怕他提的建议全部是有利于大明的,崇祯依旧听不进去,只当这些话只是一个孩子的戏言而言。
眼见如此,朱慈烺就知道想要真正拯救大明朝的话,就一定不能再让崇祯当皇帝了。
于是乎,这才有了今晚的宫变!
回过神来,朱慈烺又走了两步来到崇祯面前,随后正视着崇祯道:
“父皇,你说的没错,儿臣今晚就是来造反的。”
“你应该知道,你是救不了大明朝的,大明朝在你手里只会越来越衰败,直到走向灭亡。”
“到时候你将会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挂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而儿臣,将会成为大明的亡国太子,死于乱军之中。”
“儿臣不知道父王愿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但儿臣肯定不愿意做亡国太子。”
“所以今日儿臣来了,儿臣要造父皇的反!”
“请父皇退位,将大位传于儿臣!”
崇祯听到这些话,差点都被气疯了。
“你.....你......你这个逆子!”
虽然之前崇祯也有说过自己可能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但那只是在悲愤之下说出来的气话而已,根本当不了真。
可现在,自己的儿子却这么明晃晃的指责自己要成为一个亡国之君,这顿时让他气的差点都要冒烟了。
逆子啊!
一时间,众人只觉得心中无比疑惑,可又不好再说什么。
因为圣旨上说的清清楚楚,皇帝已经认可了卢象升之前的功绩,要为他平反!
而且在场的大臣们心中也都清楚,卢象升本来就是被冤枉的。
这要是再继续扯皮的话,没准会把他们自己也搭进去,毕竟谁都知道卢象升是被冤枉的,却没有人主动告诉崇祯这件事情。
所以紧接着,众人也就都不说话了。
看着瞬间哑火的众人,朱慈烺心中只觉得一阵暗爽。
很快,王承恩宣布了退朝,大臣们各自离去,朱慈烺也回到了东宫。
而这次,薛国观却没有再去往宫外了,而是径直来到了内阁们办公的地方。
大明报社那边的事情,薛国观基本上已经安排好了,所以目前已经不需要他再去监督了。
报纸的内容按照朱慈烺的吩咐,也是早就制定好的,直接印刷就可以了。
其他的内容今天都有变化,唯独头版的内容还是不变,要连续发布三天才行!
为的就是让所有人知道朝廷对于重设厂卫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眼看着薛国观步入文华殿,在场的其他四位阁臣的脸色当下就不怎么好看了。
现在的内阁成员有六位,分别是:周延儒、张志发、张四知、蒋德璟、范复粹、薛国观。
其中周延儒、张四知、蒋德璟、范复粹四人是东林党。
张志发是齐党。
薛国观是帝党。
六个人的小团队,被分为了三个党派!
其中张志发还是崇祯硬塞进去的,为的就是不让东林党一家独大。
薛国观则是朱慈烺塞进去的,为的就是平衡内阁的势力。
虽说内阁现在有三个党派,但毫无意外,薛国观绝对是被其他人排挤的那个.......
毕竟皇帝的狗腿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所以面对薛国观,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只当看不到。
但他们不搭理薛国观,并不妨碍薛国观主动搭理他们。
紧接着,只见薛国观满脸笑容的来到了其他几位阁臣面前,然后一人塞了一份今天早上刚印刷好的大明日报。
“来来来,大家别客气,早上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一人一份,算是我送给诸位大人的!”
众人的脸色皆是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毕竟谁都知道,这大明日报就是薛国观主持的。
拿这玩意儿送礼,这不是打他们脸吗?
尤其是当看清大明日报头条的内容时,周延儒的脸色瞬间就冷了下来。
一阵翻阅之后,他更加恼怒了!
因为大明日报其他版面的内容都换了,唯独正面这个版面依旧是昨天的内容。
相同的内容连发两天,这不是在嘲笑他们吗?
周延儒被气了个半死,随手就打算扔掉手中的大明日报。
可没等他动手,薛国观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周阁老,我劝你想清楚,这上面可是有皇上的圣旨,你要是就这么扔在地上,算不算是对皇上不敬?”
周延儒听到这话,虽然恨的咬牙切齿,但只能将手中的大明日报轻轻的放在了桌上。
可下一秒,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冷声道:
“薛阁老,按照你的意思,寻常百姓将大明日报买回去之后,难道要一直供着吗?”
“若是不小心掉在地上、或者被柴火点燃,那也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吗?”
其他三位阁臣听到这话,顿时眼前一亮,随后一脸幸灾乐祸地看向了薛国观。
对啊!
你不是说对大明日报不敬就是对皇上不敬吗?
那普通百姓买了报纸看完之后难道要把它供起来?
然而周延儒对此很明显早有计策。
他依旧笑着说道:
“百姓大多愚昧,大明日报的存在只是为了让百姓们知道朝廷的各种政令和措施,等看完大明日报之后,百姓们当然可以随意处置。”
“说句大不敬的话,百姓们就是拿来烧纸、如厕都行,陛下深明大义,岂会和百姓计较?”
“但你周阁老不同啊!你周阁老又不是愚昧的百姓,知道这大明日报真正代表了什么。”
“而且你应该不缺烧的纸钱和如厕的东西吧?”
“所以,像您这种人要是对大明日报不敬,那可不就是对陛下的不满和不敬吗?”
...........
周延儒听到这话,一时间被气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纵使薛国观的话很刁钻,但意思确实是那个意思!
他根本无法反驳!
良久,周延儒甩了甩衣袖,独自来到一边处理起了公务!
眼看着周延儒都被薛国观治理的服服帖帖,其他的几位阁臣是自然更是不敢做些什么了。
就算大明日报上面的字再恶毒再刺眼,他们也只能当做没看到了........
朱慈烺回到东宫,本来是想去看看毕懋康的燧发枪研究得如何了,但转念一想,现在才不过七点钟,毕懋康这会儿恐怕还没起床呢。
于是,他便打算先去休息一会儿。
然而就在这时,旁边的宫殿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响动。
朱慈烺眉头微挑,好奇地问旁边的侍卫:
“怎么回事?谁在那里?”
侍卫恭敬地回答道:
“是毕文轩毕大人。”
毕文轩,毕懋康的儿子,朱慈烺之前把制造玻璃的事情交给了他。
朱慈烺听到毕文轩的名字也是微微一愣,随即问道:
“他怎么来得这么早?”
侍卫摇了摇头:
“太子殿下误会了,毕大人并非来得早,而是从昨晚到现在,一直未曾离开过。”
朱慈烺闻言,顿时有些无语。
虽然制造玻璃的事情很着急,但也没必要整晚熬夜不睡觉吧?
他心中虽然这么想,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朝那边走去。
透过窗户,他果然看到毕文轩正守在炉火旁,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炉火,神情专注得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朱慈烺稍微打量了一下,就发现制造玻璃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只要全部熔化再冷却,就能得到玻璃了。
看到这里,他最终还是没有打扰毕文轩。
毕竟都已经到最后一步了,再熬一熬就能成功了。
现在看来,当初选择毕文轩来负责制造玻璃,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回到东宫换了身方便活动的衣服,朱慈烺随即便去御马监练习骑马了,因为他不想自己将来和崇祯一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