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昶君魏染瑕的其他类型小说《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斩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魏家小院内,长矛刺裂声响彻,反复冲刺,十名道士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但长矛突刺劲道从孱弱到凶疾。洛水老道开始让人搬东西,骡车上塞满了各种劈柴,树枝,当柴火搬下来之后,最下面赫然放着木箱子,里面是一箱箱土豆。“如果不用劈柴盖住,从蒙阴县到落石村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劫匪。”洛水老道苦笑。“世道竟这般乱了吗?”程氏慌张,她一个妇道人家,终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蒙阴县城,那还是小时候随父去过,那是万历中期,路上虽遇到胥吏剥削,但并无匪患。“蒙阴县城店铺多荒废,有钱者逃亡南方置办产业,投奔亲属,无钱者多数沦为佃户奴役,投靠大族。”“靖边墩,烽燧堡内的军户土地被剥削严重,他们心生怨恨,完全不管各路匪患。”洛水老道神情复杂,他想到昔日自己科举那年,天...
《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魏家小院内,长矛刺裂声响彻,反复冲刺,十名道士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但长矛突刺劲道从孱弱到凶疾。
洛水老道开始让人搬东西,骡车上塞满了各种劈柴,树枝,当柴火搬下来之后,最下面赫然放着木箱子,里面是一箱箱土豆。
“如果不用劈柴盖住,从蒙阴县到落石村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劫匪。”洛水老道苦笑。
“世道竟这般乱了吗?”程氏慌张,她一个妇道人家,终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蒙阴县城,那还是小时候随父去过,那是万历中期,路上虽遇到胥吏剥削,但并无匪患。
“蒙阴县城店铺多荒废,有钱者逃亡南方置办产业,投奔亲属,无钱者多数沦为佃户奴役,投靠大族。”
“靖边墩,烽燧堡内的军户土地被剥削严重,他们心生怨恨,完全不管各路匪患。”
洛水老道神情复杂,他想到昔日自己科举那年,天下不至于混乱,而如今何止是混乱,已经恶态百生,只等有一波反贼势力形成规模,如最初元朝末年刘福通造反,朱元璋和陈友谅。
魏昶君神情不变,依旧平静,崇祯元年需要低调至极,哪怕有反心也必须隐藏,崇祯二年,流民造反,崇祯五年局势混乱,崇祯八年,朝堂大臣针对流民制定清剿计划,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和李自成才开始势大,加上鞑子入关肆虐,大明才真正失去各地控制权。
各路家族,军阀贼匪控制各处。
所以前期他必须低调至极,不然枪打出头鸟。
土豆放在院子草棚下,稻草盖住,洛水老道有些担忧:“虞家仆人告知我,晚上虞家会邀请你,没准有危险。”
魏昶君点头,明末小地主这一关终究要过,尤其是未来在明末开始起势,所要面对的地主势力豪族门庭数不胜数,这些势力左右了一个王朝的根本。
晚六时,虞家仆人来请,抬着轿子,乡野轿子简陋,灰袍破轿,四个瘦弱面目愁苦的轿夫抬着,魏昶君都不忍心上轿,眼前轿夫像是营养不良快要晕倒一样。
估计又是虞家佃户,被虞家当成了仆从使唤。
真是吸血的时代。
魏昶君没上轿子,他声称出身卑微,仆从眼神愈发冷冷,抵达虞家,入了宅院。
虽十月末的季节,虞家装潢灰白,柴火摞的井然有序像一座小屋,院落仆从扫着院子和房屋。
如果不是仆人都枯瘦如柴,神情昏黄,这小院的确不错。
虞家家主虞惟渭头发花白,披着兔皮长袍,典型明末士子发髻,他颇为肥胖,在仆人搀扶下笑吟吟:“魏家出了好儿郎。”
魏昶君急忙装作一脸恭敬,缓缓作揖:“魏家小子拜见虞家家主,家主安康,气度愈发不凡。”
虞惟渭眯起眼睛,似乎很受用赞美,他伸手指着院中亭阁:“喝茶来。”
彼此对坐,魏昶君又是一阵客气,然后才装作颤颤巍巍坐下,细品茶,明代的绿茶多来自河北一带,但河北多战乱,茶质量并不好,而且生茶味重,一股涩感。
这是劣茶,也就是路边草棚卖的茶,这是给自己下马威啊。
但魏昶君依旧装作品茶,不断赞美,实际上他悄无声息看着四周仆役,分析虞家战力。
“吾长子于南洛墩为甲长,管六名军户,世道乱了,我和你父为故交,想扶持你家,你可愿入南洛墩,为军户,虞家庇佑你度过乱年灾世。”虞惟渭开口,他没有商量,语气不容置疑。
他说话时,周围仆役都不敢看,浑身颤抖,可见威严之甚。
魏昶君内心暗道,古代地主真不好对付!
好手段,逼迫自己成为军户随从,全家住进南洛墩,成为虞家护卫仆从之一,顺便把魏家的地屯兵,自己还得感恩戴德。
明朝军户制来自朱元璋,《明史·食货志》记,明律有云,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同时军户屯军要向朝廷交纳赋税,称“屯田籽粒”。洪武年间规定军屯“亩税一斗”而到了明末反而是朝廷用百姓的粮食供养军户,军户又被上司一层层剥削,导致军户基础盘崩塌。
而且成为军户后,子孙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交易,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自嘉靖年间起各地卫所制已崩,世袭百户、各千户成当地豪族,而低级军户沦为佃户和贫农。无力自给自足,明史云:“军士妻子,衣食不给,皆剜蕨根度日,饮恨吞声,无可控诉”,甚至军户典卖田地房屋或贩卖男女牲畜或白为军夜为匪只求维持生计。
成为军户随从,简直绝望,就连最底层的老百姓都看不起军户,生怕被军户牵连,世代受苦。
魏昶君看着周围,身后有四人稍壮仆役,腰间别着东西,估计这是明面上虞家武装力量,再次对虞家老太爷作揖:“兹事体大,容昶君对母汇禀。”
虞家老太爷摆着手:“明日答复我。”
说完他挥手,管家前来,开始送客,他已经不想装了,平日他对佃户动辄打骂,能够耐心和魏昶君说这么多已经烦躁了。
魏昶君依旧彬彬有礼,作揖离开。
而他内心感到一股恶寒,古代封建王朝歧视感对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虞家老太爷不过是蒙阴县周边农村一个小地主,最大的权势不过有一个甲长的儿子,要知道明代军户等级分为: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之后为保长,甲长。
保长是军户稍多的靖边墩,管理军户多一些,甲长就是管理一个小靖边墩,类似守护几个村庄险恶要口,防止匪患和鞑子,可以说属于军户官吏最低级最低级。
但哪怕最低级的甲长都能为祸乡里,甚至高高在上,成为土皇帝。
小地主就如此跋扈,视一切平民为贱籍,动辄打骂,随意驱使,乱年更是侵占田地。
明末大地主和豪族,还有那些大官家族又如何?
魏昶君在回家路上只感觉沉重,昔日现代时他只在明末记事本录,明史中看到明代地主阶级狠辣异常,但真正亲身感受才知道,老百姓简直生活在地狱。
阶级封建感近乎窒息。
回到家他喝了米粥便让十个道士继续练习长矛,而他进入房屋,取出「大明事感录」前半本,他迅速提笔,告知如今一切详情。
天际幽暗,风声猎猎,近四百年的时空差距,当崇祯元年十月末的风吹到现代时,西安科研所全体学者都感到了历史带来的沉重。
洛水老道,三个流民,道观年轻道士们都目光灼灼看着毛笔绘制的图纸,他们难以想象此等村堡出现在落石村。
洛水老道有见识,这是边镇军堡建设之图,但比军堡更加详细利用了地势,地形,堪称惊艳。
“里长大才。”莫柱竣作揖。
“求大人收留我等,求大人!”三名流民陕地口音,看到村堡后不断叩首,他们觉得此地定能度过流民洗劫。
“你等三人进入道观,帮助建堡,不可松懈。”魏昶君开口,这三人都是身强力壮之辈,尽管饿的露骨,但稍微养一养便是一条好汉,这也是老道士选他们进村缘故。
“吾之村堡设计图来自洪武十三年三月,各地均出镇戍,烽堠,凡边防去处,设烟墩并设守堠夫,提调整点、广积秆草、昼夜分望。遇有急贼,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随着各地兵灾愈起,该村堡日后各地村庄也要效仿。”魏昶君感叹。
其他几人听着,愈发感叹里长学术渊博。
天寒地冻。
落石村有几名道士打扮开始悄悄出村,他们任务极重,总共五名道士,穿的破烂,为首道士叫青石子,他将要负责打入土匪内部,里应外合,和落石村民卫诛杀匪贼。
青石子武器只是普通竹枪,粗糙异常。
有道士缩着手:“青石道长,匪患猖獗,我们能灭杀吗?”
青石子眯着眼眸:“里长乃是大才,必然灭杀,到时我等将成里长心腹,难道尔等想当一辈子道士,节衣缩食,困顿艰难。”
其他四名道士摇头,开始冒雪入山,山匪询问起,他们借口便说被里长欺压,被迫投匪。
.....魏昶君也没闲着,一方面他让洛水老道准备明日工作,如骡车牛车马车,箩筐,开采石地。
而他披着蓑衣挨家挨户检查土豆种子。
土豆太重要了!
如今整个村子已经每天只吃一顿,这两月来虞家的粮食快要被吃完了。
但寒冬不知道几月结束,土豆的收成太重要了,每去一家,如有各种问题,魏昶君便告知村民、同时他查看每一条巷子养猪情况。
这年头猪也瘦的厉害,猪能吃的只有草根和一些麦麸,看到人一个劲哼哼直叫,鸡鸭更是瘦弱。
回到家时母亲程氏在做饭,家里之前剩下的兔肉干开始熏烤,滋滋冒油,放入米粥内,吃起来香味弥散。
全家就两件棉衣,母亲一件,魏昶君一件,弟弟妹妹穿着粗袍躲在家屋不敢外出。
这一天魏昶君读书度过,他和弟弟妹妹靠在火炉边,他看书,同时教导兄妹,读书认字。
次日晨。
雪停,南洛真龙观前来了八十四人,都穿着棉衣,没有棉衣的不敢让来,这种天气很容易得恶寒生病一命呜呼。
面前放着四辆牛车三辆骡车六匹马车。
“四十人操控车去运石头,劈砍石料,运输村前。”
“剩下的人跟随我挖地基,堡墙地基,之后熬炼夯土。”
魏昶君大手一挥,身先士卒,其他人赶着牛车,扛着凿子,开始凿石,村堡一些重要区域需要用到石料,包括地基基座,石料很重要。
莫狗竣被临时安排带着民卫凿石,他劈砍石料,同时大声鼓舞他人:“有了民堡,咱们村子将安然无恙,妇孺存活不被羞辱。”
砰砰砰——凿打石料声络绎不绝,砰砰响彻。
寒风凛冽,刀砍斧劈,民卫开始抬着石料装车,牛车拉着石料前往城外,倒入地上,反复如此。
陕西灾重,闯王高迎祥一声号令,不知道积累了多少流寇,一波波流寇打着闯王名号,实际上四处为贼寇,到处掠夺,东昌府各地遭遇匪患,猖獗难平。
身为穿越者,魏昶君第一次直面古代土匪,他并不惊惧,相反充满期待,想或者抓住土匪,调查每个人为什么当土匪,给现代一份详细入匪资料实况,好让现代对明末历史更为针对性研究。
小心翼翼踩着上坡进入东堡门,用梭镖枪刺了刺木门传出沉闷砰砰砰声,这是一扇拼凑铆镶的大门,表皮贴着老牛皮,涂抹了一层黏糊糊糯米覆盖,所以梭镖连牛皮表面都刺不破。
围墙,墩台,三十名民卫气喘吁吁还在练习突刺,自上而下,凶疾而发。
五名道士在修缮补缺,完善村堡,村堡正门后石头有刻录,上面写:建于崇祯元年十二月,月末,冬灾,陕乱,御贼,惩乱。
“今天杀猪,取出窖坑白菜,猪肉炖白菜,熬糙米饭,明日杀贼。”守着民卫,道士,各家巷弄里甲,青年壮汉,魏长君刚说完,其他人面色一喜,已经开始吞咽口水。
杀人并不害怕,生存贫瘠山村,匪患猖獗,民风彪悍,时有杀戮。
但吃肉真是一年一次,所以这次村民干劲十足,开始对村堡进行最后完工。
夜色在积雪衬托下,大地山川一片雪白,道观四周光秃秃,大殿前升起火堆,一个黑色大铁锅被人齐心合力架起来。
杀猪褪毛,猪肉分割,猪血也没有浪费,发给了一些身弱老妪。
魏昶君用猪肥油炝锅,煸炒了切片的猪肉,骨头,肉香弥散开来,不少人不断吞咽唾沫,围绕黑锅前,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
倒水闷煮,大火滔滔,周围积雪被熏烤融化。
村子每个人一碗肉,两碗肉汤,一碗糙米饭,吃饭时无人说话,只有吧唧碗筷声,络绎不绝。
魏昶君都忍不住狼吞虎咽,填补肚内油水,一大锅肉菜消耗殆尽,村民舒服看着四周。
“今夜休息,明日杀匪。”魏昶君挥手,其他人陆续离开。
魏昶君提着梭镖回家,村堡有五名道士站岗巡逻,夜色开始彻底漆黑起来。
崇祯元年的最后一天跨年夜在寒风彻夜中度过。
崇祯二年一月一。
小雪。
气温零下十七度左右,魏昶君使用《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记载的“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制作了一个冰壶。
内有温水,一指一指各有刻表,根据温水放置寒冷地表结冰速度,来判定温度。
这种方法不太准确,但勉强能估算,差距在五度左右。
小雪,西风,风大。
早晨村子青壮年在道观喝了米粥,穿着棉袄拿着梭镖或农具,纷纷缩在墩内,围墙后。
三十名民卫严阵以待,手持梭镖枪,隐于围墙后,等待上围墙,刺敌。
每家每户的妇孺则蜷缩在家,烤着火,抱紧孩子,有些老妪已经害怕的对土地爷祈祷。
魏昶君披甲,说是甲,实际上是父亲当驿丞留下的竹甲,用桐油反复刷洗浸泡过,虽然看起来粗糙简陋,实际上防御力不错,普通刀砍只能在上面留一道痕路。
洛书老道也披着竹甲,他不喜欢梭镖,他更喜欢拿着长剑,隐于东堡门后。
一切蓄势待发。
小雪变大,日渐呼啸。
——落石村前,混入贼窝当卧底的道士青石子来了,他如今衣衫破旧,像是穿了好几个人的破衣烂衫,整个人毫无雅态。
忙碌直到天黑他才会回家,第一时间魏昶君查看现代回信。
——「现代研讨对话穿越者内容如下:穿越者将为各方势力必不可少代表,穿越者将具备人格魅力拥有忠实下属,当地百姓认可穿越者一系列方案,并且真正在其中得到益处」
「土豆粮食推广如下,如何大面积恶寒天气种植土豆,关于大规模土豆种植学术论文内容表」
「必须将两个乡镇成为土豆种植根据地,并建设乡堡,代替军墩,以备不患」
「穿越者谨记,切不可学习李自成流寇主义,需逐步建立金融体系,田地体系」
「穿越者不可躲避固定死亡结局,需提前知晓危机,备战备荒,直面危机,当成一次次历练,打响名声,趁此凝聚队伍核心号召力」
「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将在三日后回信于你」
「基层小队思想私塾流程将在五日后回信于你」
....现代回信极多,内容丰富,西安历史研究所严重批评了李自成流寇主义绝不可取,李自成从未建成过金融体系田地体系导致崩盘速度极快,只能胜利不能输,一旦输几次李自成军团彻底瓦解,张献忠逃遁川蜀虽有部分基础盘,但也未曾完成金融、田地、民生等三大制度,导致崩盘。
现代明史经济研究学者一致认为,但凡是自己的根据地,都必须有一套金融体系,如此未来才能巍峨长久发展。从现在开始,穿越者就应该试探性发展当地经济。
同时穿越者不能躲避任何死亡结局,现代明史战略研究学者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穿越者只能一次次破局,无法避开,从古至今历代开创者都是如此。
这点魏昶君认可,明末历史出现了太多天骄英豪了,明朝末年,南明时期无数风云人物汇聚,抗衡大清,扶持南明,但最终全部失败,只因为大明金融和田地彻底崩盘,这些人只能延缓,不能改变。
自己责任很重,在全是地主,流寇,豪族,宗族,朝廷的围攻之下,建造一套金融田地体系。
魏昶君扫视村子,如今每家每户的暖屋开始建造,来不及休息魏昶君和洛水率十名民卫前往南洛镇,开始发土豆种子。
第一批先发给安家落户的流民,尤其是隶属于守田隶,属于魏昶君治辖民。
第二批发给遭灾家中无粮最贫困的佃户民众。
第三批才陆续发给缺粮,但勉强凑合度日的民众。
同时洛水老道监督守田隶在南洛镇中建造暖屋,告知土豆种子选法,暖屋催种之法。
守田隶长柳小二一边听一遍提笔而记,之后他有些担忧:“里长,若是此地地主趁机抢夺土豆怎么办?”
“我等流民,还有那些佃户,根本守不住土豆,他们之前借了高额糙米债,地主必趁机勒粮。”柳小二皱眉。
不少领取到土豆的佃户神情闪过担忧,都纷纷说着。
“这可是种子,决不能让。”
“但利息太高,若地主要,我等也无法。”
“难道就被地主逼死?”
佃户有人惶恐有人茫然,神态各然。
魏昶君先让众人归家,他许诺会找地主洽谈,人群散尽,魏昶君看着柳小二:“守田隶不可和当村地主发生冲突。”
柳小二不解,只能点头。
洛水老道在旁内心大惊,魏里长真的要对地主动手了,对当地地主开始出手。
他身后跟着零零散散近二十多名贼寇,后面十二人手持长枪,砍柴刀等利器,打头阵的贼寇则是手持一些竹刀,斧头等劣武。
一行人冒雪,顶着呼啸的南风,不断咒骂:“鬼天气。”
为首贼寇肥壮,一脸戾气,他脖颈有数道疤痕,看起来面目可憎,他便是飞天蝙。
此时飞天蝠怪异看着眼前村堡:“落石村去年还未曾有该堡。”
手下叫嚣:“破败村民罢了,唯一忌惮的就是虞家,他家有军户和仆役,不过虞家被其他山门灭了,小破村子一波摧之。”
飞天蝠摇头,他先示意手下四人爬墙当先锋,四人开始颤颤巍巍踩着上坡冰块,踱步爬墙,上墙时一名贼寇还踩了踩围墙,甚是不屑:“老大,无恙,不过是虚晃的破围墙。”
青石子也趁机开口:“飞天蝠大侠灭这小村,还不是手到擒来。”
其他贼寇忍不住了,他们多日未曾下山,早就想掠夺妇人和粮物了。
“杀!”飞天蝠挥手,一时间十二星宿,先锋贼寇一同冲锋,有人冲锋时不小心被冰块划到,割破伤口,骂骂咧咧继续冲锋,顶着恶风。
“突刺!”
堡后,魏昶君大吼,原本翻墙进入四名贼寇瞬间被捅了数刀,民卫翻墙,从上而下,对准流寇猛然捅刺。
梭镖枪本就适合近战,尤其是居高而下的猛烈蓄力,刺断贼寇脖颈,鲜血淋漓。
“开堡门,村民冲,一个巷子为一组,杀。”魏昶君怒吼。
巨大木门缓缓打开。
魏昶君首当其冲,三十名民卫怒吼冲锋,洛水老道持剑犀利狠辣,村民呜呜泱泱挥舞农具,道士举起梭镖冲起。
青石子趁机从腰间取出短刀,朝着最近一个贼寇砍去,其他卧底道士同样掏刀动手。
一时间堡门前杀声震野,但实际上顶多算是百人械斗,尤其是真正经过短期训练的只有民卫和道士。
村民乌泱泱冲锋反而摔倒了几人,山匪更惨,摔倒了直接滑下去撞在石块上,飞天蝠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三把梭镖枪刺穿了胸膛,整个人不断咳血,连咒骂的话都来不及说。
短短半个时辰,剿杀完毕,剩下活着的十几个山匪被捆住扔在墙角。
“不能留,这些土匪强抢民女,掠夺物产,无恶不作。”青石子摇头。
“杀了。”
“让没杀过人的民卫杀匪,用于练手。”魏昶君补充了一句。
噗呲——梭镖刺裂胸膛声,然后民卫踩着山匪上身拔出溅血的梭镖,面无表情的继续杀。
“尸体交给你了,剁碎了丢入肥料堆。”魏昶君咬牙,身为一个现代人说出这句时他内心很难以接受。
但肥料很重要,肥料来源很少,那就只能用恶贼尸体了。
洛水老道悄悄点头,他心态狠厉,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安排道士用牛车拖走尸体。
东堡门前,鲜血淋漓,二百多米的下坡上,到处鲜血,还有一些断臂,碎裂衣衫,甚是可怖。
不过天空积雪愈大,掩盖这一切。
“民卫长何在?”魏昶君扫视众人。
“在!”莫柱竣抱拳,他棉衣也染了贼寇的血,整个人有些狰狞。
“你带五民卫,五道士,让青石子带路贼寇老窝,赶车前去,把贼寇一切可用之物全部运来。”魏昶君挥手。
莫柱竣带人前去,村中终于有做饭硝烟漫起了,很多妇孺老弱放下心来。
寒风凛冽,魏昶君站在堡前,看着风雪呼啸。
.....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明史学者前往青州遗址,通过道路追溯,县志查访,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昔日蒙阴县——南洛真龙观旧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