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依据各个国家的相关装备来排序的,不考虑人的力量。
老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然后紧跟着的就是毛熊。
第三是高卢国,以先进的幻影、阵风战机、两艘航母的硬实力排在毛熊国后面。
第四是米字国,核潜艇部队和皇家海军实力突出,又拥有航母舰队。
第五才是龙国,但是那是因为陆军的装备好一些,才能排在第六的脚盆鸡前面。
今天,龙国的装备列表里面更新了昌山号的信息。
又是两周时间过去了。
赵谦在东方一号研究所,一直都只干两件事。
读书、做实验。
然后把成果写成论文。
虽然当初跟王彦明说的是休假一个月,但是赵谦却只休息了五天时间,剩下的,都一直在工作,赶进度。
现在,为了攻克剩余的十三项航母相关技术,他在不断研究。
这段时间。
赵谦的论文写得飞快。
所长廖大凯都麻了,赵谦很多稿子他都有些看不懂。
稿子一篇篇都向上级报了上去。
经过保密审查之后,一些稿子可以公开发表,一些稿子则必须秘而不宣。
虽然公开发表的稿子只有四成,但是,已经在高校、部队上面形成了热议。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短期内发表这么多的重要成果。
而且,一项项技术,还都是国内独创性的。
所长廖大凯这几天一直在接相关电话。
有些是上级的表扬,有些则是部队的联络、高效的教授。
青龙、白鲸研究所的人则一直在忙着复现赵谦的试验,验证赵谦提出来的技术。
“海胜利”的名声,在圈子内越来越大。
安全部已经提前为赵谦考虑好了这一切。
“赵谦”这个真名字被隐去了,转而出现了一个化名“海胜利”。
2003年8月21日。
赵谦离开沪上,启程前往大莲。
但已经向上面打了报告,获得了批准,准许他立刻加入瓦良格航母的改造工程。
大莲。
造船厂。
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航母甲板上召开。
在露天的船坞上,正有很多的工人进行作业,嘈杂的机器声响个不停,噪音很大。
一个个工程师讲话的嗓门儿也很高。
这一次项目的总设计师陈前海,正在对着翘起的舰首说道:“咱们未来的舰载机,恐怕不能在这么短的距离上滑跃起飞,必须要在前端进行延长!”
老李头皱着眉头,心里在思索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毕竟,如果延长前段,只有将前端整个切割掉,重新铸造新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钢板的强度,能够支撑舰载机起飞。
李卫国思考了一番,忧心忡忡的说道:“不行,这样的话,工程量太大,我们的工期又要延长。”
“我们的海军,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这艘航母需要尽快入列,为国家形成战斗力才行。
这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陈前海:“老李,不这么办,舰载机的性能怕是满足不了滑跃起飞啊,到时候,是要出大事情,是要死人的!咱们的海军飞行员,损失不起啊!一个也损失不起。”
人们一时陷入了沉默。
这个难题解决不了,将来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
这时,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老李头笑了。
这小子,终于来了!
众人同时向声音的来源看去。
一个身着灰色工装,头戴白色安全帽,脚踩作训鞋的年轻人正朝着这边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