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一点文学 > 现代都市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文集阅读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文集阅读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叶轩魏忠贤为主角的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由网文大神“昆吾”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魏忠贤?”“不要!”看着疑惑的众人,钱谦益放下茶杯,慢悠悠道:“陛下刚登基,他是什么脾性我们都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拿魏忠贤在试探我们,我们也不清楚,想弹劾魏忠贤至少不能是我们先来,交给督察院来,只要他们出头,我们就跟着上,而且,就以昨晚的事情想要扳倒魏忠贤不现实,否则陛下直接动手了,也不至于搞出早上的那一幕。”“言之......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8-23 18: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文集阅读》,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叶轩魏忠贤为主角的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由网文大神“昆吾”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魏忠贤?”“不要!”看着疑惑的众人,钱谦益放下茶杯,慢悠悠道:“陛下刚登基,他是什么脾性我们都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拿魏忠贤在试探我们,我们也不清楚,想弹劾魏忠贤至少不能是我们先来,交给督察院来,只要他们出头,我们就跟着上,而且,就以昨晚的事情想要扳倒魏忠贤不现实,否则陛下直接动手了,也不至于搞出早上的那一幕。”“言之......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完整文集阅读》精彩片段


东暖阁内,崇祯继续完善了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

而宫外一处府邸中,数人齐聚。

如果朝中的人在这里,一定会认出来这些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

这些人毫无例外,都是东林党的人。

“受之(钱谦益的字),陈德润的事情查清楚了。”

众人精神一震,看着说话的张凤翔。

“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意图侵犯,被内操卫队抓住了,陛下龙颜大怒,

昨晚就将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降为指挥同知、值守的指挥佥事许显纯降为镇抚使,罚俸禄一年,廷杖二十,方正化亲自动手,

我们的人从太医院那边打探到两人伤了筋骨,至少一个月无法下床;

陈德润是魏忠贤和王体乾调教的人,负有失察之责,所以才有了早上的那一幕。”

众人眼中满是震惊,陈德润此人他们也知道一些,但没想到竟然胆子大到敢将手伸进后宫之中。

“稚羽(张凤翔的字),消息可靠吗?这种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陛下怎么会……”

“这有什么,皇宫里各大势力安插的人还少吗?陛下不这么做,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吗?

陛下知道这一点,所以才借这个机会杀一儆百,向我们宣示,确立皇帝权威呢!”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仅是在敲打我们,更是在敲打魏忠贤。”

“这么说来,陛下是在忌惮魏忠贤了?”

……

一众人讨论着,脸上满是笑容,虽然是在敲打他们,但魏忠贤损失更大,至少锦衣卫表面上的指挥权被干掉了。

阉党的势力被打压了,他们东林党的机会就多了。

刚刚说完事情来龙去脉的张凤翔突然道:“受之,既然陛下有意打压魏忠贤,我们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弹劾魏忠贤?”

“不要!”

看着疑惑的众人,钱谦益放下茶杯,慢悠悠道:“陛下刚登基,他是什么脾性我们都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拿魏忠贤在试探我们,我们也不清楚,

想弹劾魏忠贤至少不能是我们先来,交给督察院来,只要他们出头,我们就跟着上,

而且,就以昨晚的事情想要扳倒魏忠贤不现实,否则陛下直接动手了,也不至于搞出早上的那一幕。”

“言之有理!”

“果然还是钱公思虑周全,我等佩服!”

“对,如果我们弹劾了,到时候陛下为难,想惩戒有些为难,不惩戒就伤了大臣们的积极性,让陛下难做,后面会给我们穿小鞋的。”

……

“我们不能弹劾魏忠贤,但能恶心他。”

钱谦益又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众人愣住了,搞魏忠贤的党羽和搞魏忠贤有什么区别?

右都御史曹于汴若有所思道:“受之说的是奉圣夫人吧?”

众人恍然大悟。

奉圣夫人是熹宗的乳娘,按道理是熹宗的长辈,可这和新帝没关系。

让一个没关系的长辈、还是生性淫荡、阴辣狠毒、魏忠贤的对食的人居住在后宫中,是谁都忍不了。

“对,我估摸着,陛下也想动手,但找不到理由,我等弹劾,既是削弱阉党的实力,又深得陛下欢心,等事成之后,我们就传出去,也能获得百姓认可,一举三得!”

“而且,非后宫之人居于后宫,这是不符合礼法,本就是属于我礼部的管辖范畴,由老夫弹劾正合适,谁都找不到毛病。”

“于汴,明日朝会,老夫先弹劾,若是陛下不允许,你就再附和,其余人再跟上,总之,客氏的罪必须得定下来。”

众人点了点头,钱谦益继续道:“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现在重新将客氏的罪名梳理一下,相应的罪证也再推敲一下。”

“第一,迷惑先帝,先邀上淫宠。”

“第二,迫害后妃,断绝皇嗣。”

……

一直到了很晚的时候,众人才将罪证给梳理完成,看着厚厚的一叠罪证,众人相视一笑,这里的每一条都是真实发生的,每一条都能杀客氏十遍都不够。

“钱公,若是陛下不……许,怎么办?”

兴致正高的众人,脸色突然凝固了,钱谦益低声道:“那就死谏!”

不待众人脸色骤变,又解释道:“新帝登基,手上无可用之人,我们就是,

其次,这些罪证都是实打实的,谁都无法反驳,陛下不可能为了袒护而杀我们,这影响太恶劣了,以后谁还敢说真话?”

众人听完心里猛然松了口气,再次叮嘱了一番后才散去。

第二天卯正时刻(早上六点左右),崇祯还在迷糊中,就被周皇后给叫醒了,一番穿戴洗漱后,崇祯打着哈欠前往皇极门,御门听政。

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家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而不是在殿内,但皇极门就是殿宇式的宫门,前后大门关上,那就是宫殿。

一路上,崇祯都在吐槽明代上朝的制度和前崇祯,简直跟有病一样。

皇帝五点前就得起床,大臣们更惨,住的离皇宫近的,凌晨三四点左右就要起床更衣,住的远一些的,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了,五点就得在宫门外排好队。

凌晨两三点起床,到酉正(下午六点)下班,工作时间高达十五六个小时,能有精力处理好才叫怪了。

前崇祯也是,为了挽救大明,天天上朝,这个时间点、这种天气,在床上躺着抱着周皇后不舒服吗?

到了皇极门,六部九卿等等大臣们都到齐了,崇祯坐到龙椅上,众大臣一番行礼之后,王承恩上前。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众大臣站起来后,看着平台上的皇帝,立刻就发现了不一样。

平时平台上除了皇帝外,只有皇帝的随身太监王承恩,可今日在王承恩侧后方竟然还站了一位太监,正是方正化。

更让众人震惊的是,方正化竟然还挂着刀。

要知道,黄极门内,武将都不得带兵器入内,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诸位爱卿,都没有事情要上奏吗?”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昆吾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打脸、历史、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这本书最新章节第1188章 火烧防线,血战,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488715字,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又是全知全能的主角 像打游戏过剧情一样

只剩一百多章没看了,现在不敢往后看,找到一本好书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个评分9.3,我感觉有点不理解,我去别的网站看了一圈,他们的小说四五百万字写的真不如这个好看🙂甚至在抖音一搜,明朝的小说推的全是某网站的,底下一群人说封神了,封神了,好牛逼,好牛逼,看完之后我只能说是好垃圾

热门章节

第1004章 有眼不识真佛,背后推手浮现

第1005章 与民争利,惊人猜想

第1006章 做人不能太贪心,利益分配

第1007章 合资经营,总督担保

第1008章 化身鱼饵,钓鱼计划

作品试读


“重吗?”

崇祯冷笑:“现在还只是个贡生就能煽动数百人聚集闹事,若是等以后为任一方,岂不是要聚众造反了?

现在就能利用特权发财,那以后为官了,岂不是大贪特贪?

与其等到以后祸害百姓,不如现在就以绝后患。”

一些还想出来求情的大臣们立刻打消了想法。

陛下连造反的话都说出来,他们再去求情,那估计要被陛下拉出去砍了。

“苏茂相、孟绍虞,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没有结果,你们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还有,彻查完后,礼部做一份地方州县推送秀才进国子监的方案,别什么人都往里面塞,再出现这种污烟脏气的事情,别怪朕砍了你!”

“臣领旨!”

两人齐齐躬身回应,一个月完期都是小意思,即便北京国子监就有贡生三千多人。

若是平时,他们可能会头疼,因为无法用刑,现在陛下开口了,那就好办多了。

将这些贡生集中起来,挑几个刺头各种刑罚都招呼上,其他人不用他们去逼供,贡生们就会争先恐后的坦白。

如果一切顺利,上午用刑的,下午就能完成工作,还能赶上晚上回家吃晚饭。

“你们不要怪朕无情,怪就怪这些吃饱了撑的闹事的贡生吧!”

现场所有人顿时我艹了一声,皇帝的这句话彻底的将这群闹事的贡生们卖了,今天之后这群人将会被全国的读书人们视为敌人。

崇祯再次扫了一眼国子监的众贡生和在场的百姓后,转身上了龙撵。

今日这种举动算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一种试探,他是真想借着这个机会废了太祖定下的读书人的特权,可惜不是时候。

全国不论年龄有近60余万名秀才的群体已然绑架了大部分的百姓。

说白了就是掌控了大部分的舆论导向,在这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秀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百姓们相信。

其次,想废除太祖定下的东西,可不是一句事情,如果他执意要做,估计会被大臣们给喷死。

什么大逆不道、大不敬、不孝、昏君、暴君等等大帽子都会扣在他的头上。

若是曲阜孔家来引导一下,那乐子可就大了。

“等着,最迟一年,朕必做到!敢反对,那就直接屠了。”

“不仅是读书人特权,连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朕都要改革!”

崇祯在心里默念着。

回到皇极殿后,崇祯继续问道:“施凤来,你身为内阁辅臣,陕西民变和大灾之事该如何解决?”

施凤来当即出班,有了刚刚学子们闹事的缓冲,这会儿他也有了对策。

“陛下,臣以为,想要彻底解决陕西的问题可以采用抚剿并用的方针,抚以郭大人的提议为主,剿以成国公的提议为主,两路齐下。”

“施大人倒是会总结!”

面对别人的嘲讽,施凤来没有反驳,继续道:“从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固原等四军镇各抽调五千精锐合围主要民变区白水,四镇共计两万精锐,

要给这民变的队伍一种压力,要么投降,要么我直接干掉你,二选一,

如此压力之下,再结合陛下不追究的圣旨,以及开仓赈粮等措施,这些人只要不傻,那就一定会放下兵器接受投降。”

“施大人,请问哪来的粮食?成国公算的那笔账中的缺口,你如何解决?”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

百姓议论纷纷,负责看守告示的官兵听着人群中的议论,直咧嘴。

天色大亮之后,北京城内的百姓、士绅、勋贵都被这道诏书给炸出来了。

每一个贴有告示的地方都挤满了百姓,议论声连成一片,直冲云霄。

咣……咣……

咚……咚……

又是一阵锣鼓喧天的声响起,一队舞狮出现,后面还有几马车的箱子,看着马车行走的速度,就知道马车上的分量并不轻。

车子停在了菜市口后,一位年轻人跳到了一辆马车之上。

“各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都听我说几句!”

“这不是芜湖巨店的少东家吗?不好好做生意,这是玩的哪一出?”

“这谁知道,只能说有钱人真会玩。”

“好好看着吧,这阮家家教甚严,这么做估计是有想法。”

……

就在人群议论的功夫,四五辆车子上的箱子都被搬了下来。

阮康文手一挥,数十个箱子被同时打开,一抹亮色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银子,好多银子,开眼界了。”

“这是标准的银箱,每箱是能装五千两标准银,这里有一、二、三……二十箱,合计十万两白银,嘶……”

“这是要干啥?难道要给我们发银子?”

“没睡醒吗?”

“都别吵,听听这位少东家怎么说。”

……

“诸位父老乡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阮家的发家史,今天晚辈再厚着脸皮讲一讲,诸位就当晚辈炫耀一下。”

阮康文声情并茂、哗哗的讲了起来,讲到祖父捐银承建城墙的时候更是挥舞着双手,足足过了盏茶的功夫才将发家史讲完。

“所以呢,少东家这是?”

“将这十万两白银捐给朝廷,帮助陕西百姓渡过大灾。”

“捐给朝廷?少东家,你图什么?”

“不图什么,我爷爷能捐银造城墙,做孙子的捐银帮助陕西百姓度过难关,这不是很正常吗?”

不待围观群众们议论,阮康文又跳上了马车。

“诸位父老乡亲,朝廷刚刚颁布了永不加赋、陕西三年不征赋的诏书,我阮家虽然只是商贾之家,但我阮家也有爱国之心。”

“诸位可曾见过吃观音土活活把人给撑死了的?”

“诸位可曾见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诸位可听过易子而食?这就是陕西灾区的现状,古籍中记载的东西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

……

“我昨晚得知这个消息后夜不能寐,我在想,如果我也在受灾区,我是否能活下来呢?那些树皮、草根、观音土我是否也能吃下去呢?”

“结论是,我可能会吃下去,明知吃下去是死,那也得吃,多活一天算一天,也许明天就有希望了呢?”

“果然百姓们等来了希望,朝廷先是调拨了一百万两白银用于买粮运送灾区,随后又下发了这两项诏令。”

“听闻,朝会时,陛下力排众议,坚持要调粮赈灾,差点将劝谏的大臣拉出去砍了。”

“还有,这一百万两赈灾款,陛下从内帑拨了五十万,既然陛下都能拿出私房钱,我一个商人又为何不能呢。”

“父老乡亲们,我再次号召大家,若是有余力的,就捐几两碎银,帮一帮陕西的父老乡亲们,这几两银子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顿酒钱,但在陕西却是能救活数以百计的乡亲们。”

“我在此申明,凡是捐银的,一两一下在我芜湖巨店购买面料的,减价半城成,一两到十两的减价一成,十两到百两,减价两成,百两以上者减价三成,三年内有效。”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