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一点文学 > 现代都市 > 绝世王臣

绝世王臣

张希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绝世王臣》,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希孟朱重八,文章原创作者为“张希孟”,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抗元兵,渡长江,灭陈友谅,伐张士诚。创建大明,光复燕云。我无处不在。从此洪武立国,再无遗憾。......

主角:张希孟朱重八   更新:2024-01-12 08: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希孟朱重八的现代都市小说《绝世王臣》,由网络作家“张希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绝世王臣》,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希孟朱重八,文章原创作者为“张希孟”,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抗元兵,渡长江,灭陈友谅,伐张士诚。创建大明,光复燕云。我无处不在。从此洪武立国,再无遗憾。......

《绝世王臣》精彩片段


在元末这个世道,除非带着一把狙击枪,直接把老朱杀了,不然就算是穿越者,也未必干得过人家。

无他,就凭着老朱彻底打土豪分田地的狠劲儿,穿越者碰上也是死路一条。

张希孟还不到十二,又是个病秧子,他不觉得眼下的自己有本事单干。

既然如此,抱着老朱的大腿,就再合适不过了。

许多人提到老朱,就有个刻板印象,老朱喜欢杀官,跟着老朱没有好下场。

但历史上老朱的那些个老战友,徐达、汤和、刘伯温这种,寿终正寝,活得岁数可都不老小。

至于死的那些那个不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功臣。

李善长被杀,那是他虽然归乡,却不甘寂寞,遥控朝局,至于蓝玉,飞扬跋扈,也是取死有道。

就因为他们开国有功,就可以不死吗?

老朱是个从最底层爬起来的皇帝,和那种靠着贵族门阀扶持,夺得天下的皇帝全然不同。

他对贪污有着刻骨的仇恨,对待贪官自然不会客气,换成别的朝代,功臣不贪权只敛财,没准还是保命之法。

但是对不起,老朱可不一样。

话又说回来,只要不贪污,不揽权,还是能活得很安稳的。

而且就算出了事,对于张希孟来说,他还有个选择啊。

大不了跟着沐英去云南,四季如春,没事还能看看大象、孔雀,小日子不要太美啊!

反正距离大明建立还有十几年的光景,现在还轮不到想几十年后的事情。

眼下跟着这人绝对错不了。

朱重八纯粹是好奇,随口聊聊,张希孟不过是个小孩子,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来?

张希孟则问道:“恩公可知道两宋旧事?”

朱重八老实道:“我以前也就一放牛的,对两宋的历史所知不多。”

张希孟打起精神,笑道:“恩公,我倒是有个故事,有一天宋徽宗带着太子赵桓和康王赵构去金明池乘船。

结果一阵风过来,父子三人都掉进池水了,汴京的百姓听说,好奇询问谁得救了?

这时候太学那边就热闹起来,许多书生齐声高呼,泪如雨下:大宋得救了!”

朱重八皱着眉头,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大笑,道:“你小子可真是会挖苦人,大宋皇帝就那么不堪?”

张希孟正色道:“恩公,大宋得国不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后周天下,欺负孤儿寡母,霸占江山。

南宋高宗坐视中原沦陷,父兄被俘,不思复国,反而杀死了抗金名将岳飞,自毁长城。

两宋三百年,一败于契丹,二败于党项,三败于金人,四败于蒙古,一路惨败,以至于江山沦陷,神州易主。

大好河山,成了蒙古人的马场,可不就是如此不堪!!”

朱重八点了点头,“大宋的确不行!咱听说怨杀了岳王爷,也是气得不行。

现在咱们红巾军可是要恢复大宋天下,难道就恢复这么个玩意吗?”

张希孟摇头,“恩公,重开大宋之天,不在恢复大宋,而在推翻元廷!

且不说大宋如何,自三代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传承,连绵不绝。

中间虽然有五胡乱华,但南方尚有一隅之地,隋文帝杨坚是汉太尉杨震后人,九州一统,华夏重兴。

唯独崖山之后,万里河山,悉数沦落到了蒙古人手里。

天下之人心中悲愤,血泪满腔。

加上蒙古人残忍暴虐,蔑视南人,一条人命,尚且不如牲畜值钱。

有识之士,如何不恨不怨?

重开大宋之天,意在改天换日而已!”

说到这里,张希孟就伸手将墨兰图展开。

“恩公请看,这幅兰花没有根叶,作画之人就说过,土地都被人抢走了。

他一生以遗民自居,绝不肯做元廷的官!”

朱重八听到这里,大受震撼,忍不住俯身盯着画作,这才道:“此人倒是很有气节!”

感叹之后,朱重八又道:“咱听你的意思,重开大宋是次要的,把土地夺回来,才是真的!

刘福通他们这么说,也不过是聚拢人心罢了。”

老朱很快抓住了重点,张希孟用力颔首,他们围绕着这幅画,聊人,聊国家,聊过往……

越聊朱重八越是兴奋,过去浑浑噩噩,想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就清醒了。

他早就想让人给自己说说,可一直没有遇到个明白人。

今天可算是得偿所愿,收获满满,聊着聊着,连晚饭都忘了。

直到马氏找来,老朱才恋恋不舍停了下来。

等到了饭桌上,老朱还跟马氏讲,“过去咱就跟扣在大缸里面似的,让张小兄弟这么一说,咱一下子敞亮了,真是涨见识。”

马氏听着也高兴,过去她还担心张希孟名门书生脾气,跟丈夫处不来,现在看来完全想多了。

马氏笑着给张希孟夹菜,还说道:“看样子往后少不了要麻烦张小哥了。”

张希孟客气了两句,突然意识到了一个机会。

他要留在朱重八身边,就要有足够的价值才行。

毕竟谁也不愿意养个吃白饭的,因此张希孟斟酌道:“恩公,光是听小子说,未必有什么收获。

如果恩公愿意学,还是从头读书启蒙才是。”

朱重八心有所感,可惜道:“咱小时候也去过私塾,可家里头穷,只念了两个月。

俺大哥要成亲,就把钱拿去当彩礼了。

后来在皇觉寺翻看佛经,认了几个字。

咱也想读书,奈何没人愿意教咱。”

正在这时候,马氏忍不住笑了,“这不是现成的?就请张小哥教你呗!”

朱重八点点头,他猛然站起,朝着张希孟深深一躬,“小先生可愿意教导咱?”

老朱的干脆让张希孟吓了一跳,他连忙道:“恩公愿意学,小子自然尽心竭力。

小子这条命都是恩公救的,小子正愁不知道怎么报答呢!”

张希孟说得真切,朱重八和马氏都喜上眉梢。

朱重八道:“妹子,小先生答应了,你给多弄两个菜,再来一壶酒,好歹不能怠慢了小先生。”

趁着马氏准备,朱重八就笑道:“或许小先生已经猜到了,咱是濠州的红巾。

这些年来,咱死了爹娘,死了大哥,死了大侄子……

家败了,走投无路,咱恨这个朝廷!”

张希孟点头,感叹道:“恩公,小子何尝不是家仇国恨!”

朱重八点点头,两个人的境遇都很悲惨,老朱看张希孟,更加亲近了一些。

“小先生,咱心里头还不是那么笃定,眼下朝廷可还有百万大军,红巾义军的处境可谈不上好啊!

几个月之前,徐州的芝麻李被剿灭了,只有彭大和赵均用光着屁股跑到了濠州。

不久之前还传来了消息,北锁红巾的布王三也死了。

咱真怕看不到报仇雪恨的那一天,就人头落地了。”

当下的确是红巾军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怪朱重八担心。

张希孟立刻挺直了腰杆,鼓励道:“家父说过,胡虏无百年国运,元廷立国接近百年了。

国君昏庸,权臣贪婪,搜刮无度,民不聊生。

加上天灾不断,黄河泛滥,元廷已经到了末世。

偏偏如今元廷的作为,只会逼得更多人无家可归,沦为流民,加入红巾。

从长远看,元廷必败,红巾必胜!只是道路要曲折一些。”

朱重八又是一振,这话有道理啊!

像他这种本不想造反的人,都不得不拿起了刀枪,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想着元廷灭亡,就算是神仙,也无力回天。

朱重八突然觉得张希孟人才难得,留着给自己启蒙,有点浪费了。

“小先生,你识文断字,又会说话,还有见识,在咱这里,实在是委屈了。

等你身体好了,引荐你去见大帅,咱担保,大帅一定会重用你的。”

大帅?

郭子兴?

眼下朱重八刚刚投军,还郭子兴的麾下,并没有单干……

那不妨给自己定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一点点改变老朱,让大明的根基更牢靠稳妥。

张希孟躬身,郑重道:“恩公,小子年纪小,身体弱,学问也不成。

到了大帅那里,只会坏事。

如果恩公不嫌弃,就让小子追随恩公,替恩公效力吧!”

朱重八眉头一皱,真是有趣,不愿意追随大帅,却愿意跟着自己……

“小先生,咱现在不过是个区区九夫长,你就这么看得起咱?”

朱重八悄然间改了称呼。

张希孟用力颔首,迎着朱重八的目光,笑道:“汉高祖如何,也不过是一亭长罢了!”

亭长!

九夫长!

貌似还真差不多。

不对,这话的重点难道不是暗示自己,会有皇帝命吗?


小说《绝世王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重八都被吓到了,他算个什么东西?

出家的小和尚,要饭的乞丐……

这身份和皇帝差了不知道有多远,癞蛤蟆吃天鹅肉了属于是。

朱重八震撼之后,等到马氏端着新的酒菜上来,呼唤两声,才清醒过来。

“小先生,承蒙看得起,你就留下来。咱也算有了名师指点,必定要多多请教。”

总算是留了下来,这条大粗腿也算是抱上了。

张希孟却还是不那么满足:“恩公让小子教导,也要有书籍才行,这院子的书卷公文,可都是归我管了?”

朱重八忍不住好笑,只有几本缴获没人看的书,哪来什么公文啊!

或许这小子还不知道九夫长是个多大的官儿吧?

老朱朗声一笑,“成,在咱这儿,只要是带字儿的,都归你管!”

行,这可是你说的!

千万别反悔。

替一个普通地主商人管事,最多是账房管家,不值钱的。

可替一方诸侯管理文字,那就是节度使掌书记了。

冯道、赵普都是干过的。

到了皇帝这一级,管事的可是一国宰相。

张希孟几乎看到了自己的升级路线,这小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历史上李善长就是替老朱干这个活儿的。

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可是排在了徐达之上,位列开国第一功臣啊!

张希孟当然没有奢望那么多,而且要那么大的功劳干什么。

能像沐英一样,立国之后,镇守一方,当个安稳的土皇帝,也就满足了。

不过仔细一想,貌似整个大明朝,也就一个世镇云南的黔国公啊!

想要再多一个,难度还不小。

张希孟打起了精神,他向马氏讨来了笔墨纸砚。

到底是出身读书人家,肌肉的记忆让张希孟很容易掌握了文字。

虽然写的不算太好,但勉强能看了。

经过了几天废寝忘食的忙碌,终于拿着一摞厚厚,足有几十张,趁着晚饭的时候,递给了朱重八。

“还不算多。”

朱重八喜滋滋接过来。

张希孟也笑道:“是不多,毕竟只是个目录罢了。

小子在后面还列了一些书,恩公最好尽快买到手,已经耽误了很久,咱们必须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张希孟笑容很灿烂,仿佛看着自投罗网的猎物似的。

老朱的脸立时就黑了,追什么?追命吗?

旁边的马氏忍不住发笑,却还是一本正经劝导:“小先生说得对,重八啊,你可要用心读书才是!不然的话,我可要停机劝夫了。”

老朱又是一愣,说得什么东西?

“看看,连停机德都不知道吧!重八,你真的要好好用功才是!”马氏笑道。

朱重八绷着脸,唯有怀着上坟之心道:“好妹子,咱知道了!”

从这一天开始,张希孟这个老师就算上岗了。

由于朱重八要在帅府当差,只能在早晚有空的候,才能读书识字。

张希孟也不管什么循序渐进了,早上读三百千一类的蒙书,学着写字,晚上回来看儒家经典,讲解历史。

放在任何一个学堂,都是胡闹的行为

等于把幼儿园和研究生的课程一起上,换个普通人,还不疯癫了!

不过很显然老朱不是一般人,他挺住了。

张希孟也不是一般人,他竟然做了几个巴掌大的抄本,让朱重八放在袖子里。

白天抽空看看,晚上回来还要测试,绝对不放过任何一点时间。

不疯魔不成活,想要一飞冲天,如何能拒绝吃苦?

张希孟尽力教,老朱努力学,这俩人还较起劲了。

时间不断向前,距离年关也只有几天了,收获颇丰的朱重八想起尊师重教,因此提议道:

“小先生,这些日子你也没出去过,过年了,该买点吃穿嚼用,见一见新,算是咱的一点心意。”

张希孟还这是没有出过门,被老朱这么一说,也静极思动,就点头了。

朱重八喜滋滋去找马氏,不管是谁,都免不了老婆管钱。

等朱重八回来,张希孟却发现他手里攥着一大把纸币,随意往怀里一揣,胸前都鼓了起来。

这是多少钱啊?

怎么看起来这么随意?

张希孟眼珠转了转,他终于想起来,估计这就是元朝的宝钞了。

虽然元朝立国之后,有几十年宝钞还算稳定,可是后来财政崩溃,滥发纸币,宝钞就越来越不值钱了。

红巾军造反的两大理由,一个是开河,另一个就是变钞,可见这玩意的威力。

老百姓是怨声载道,只是红巾军来不及推出新的货币,只能勉强继续使用。

张希孟跟着朱重八出来,濠州的集市算不上热闹,商品也很稀缺。

只是简单的买了一身新衣服,又买了一些腊肉、麦芽糖。

张希孟对过年没啥期待,朱重八却是不一样,他还在继续寻找,毕竟这是他和夫人成亲之后的第一个年,也是自己的生活有起色的第一年……

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来了一匹马,飞奔到了近前,从上面跳下来一个魁梧的汉子。

“重八!”

张希孟扭头看去,他不认识这人,朱重八笑道:“他就是咱好兄弟,叫汤和,现在是城中千户,官可比咱大。”

朱重八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一点没有见到了长官的意思。汤和也没有半点不妥,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重八爬到自己的上面,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人来了。”

“谁?”

“是贾鲁的使者,咱们淮西出去的进士,叫什么卢安民。”

“他来干什么?”朱重八皱着眉头问道。

“那还用说,自然是劝降呗!”

官兵出招了!

朱重八皱眉头了,前些天他和张希孟聊天,就透露出对前途的担心。和张希孟谈论之后,他倒是有了信心,可城中的其他人未必……

“小先生,咱怕是要去帅府一趟。”

别看朱重八官职不高,可凭着大帅干女婿,加上自己的本事,还是闯出了一片天,拥有一些发言权。

张希孟点头,自然是正事要紧,他略沉吟,就提醒道:“恩公,我猜来人必定大言恫吓,到时候恩公只要用大义责问,身为读书人,甘心充当元廷走狗,残害家乡父老,罪孽深重,祖宗不容!”

朱重八稍微想了想,用力点头,“咱知道了。”他转身和汤和离去。

张希孟也返回了小院,如果没猜错,战事恐怕要来了,而且元廷领兵的还是贾鲁,这个人治水倒是一流的,只是不知道打仗怎么样……张希孟很好奇,真想去帅堂上瞧瞧,看看濠州的群雄,能有多大的本事。

只可惜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唯有指望着老朱了,但愿他发挥本事,像诸葛亮骂死王朗一样,让那个卢安民碰一鼻子灰!

张希孟暗暗期盼着,此刻的帅堂,着实肃穆庄严。

自郭子兴以下,濠州红巾的头领全都在。

郭子兴可不是一个人夺下的濠州,随着他一起举事的还有孙德崖等人,一共五位元帅。

而在不久之前,徐州被攻破,首领芝麻李战死,彭大和赵均用两位将领带着残部跑到了濠州,依附郭子兴。

也就是说,小小的濠州,有了七位元帅。

而此刻他们正面对着贾鲁派来的使者卢安民。

“郭大帅,还有诸位豪帅,徐州的战事在下就不多说了。十万大军,一个月就灰飞烟灭,荡然无存。朝廷兵锋强盛,莫可匹敌。郭大帅又何必以卵击石?我想大帅举兵,为的是荣华富贵。只要大帅归附朝廷,不但大帅能得到封赏,就连大帅的部下也能升官发财,用不着兵连祸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卢安民笑容含蓄,信心满满。

诚然红巾军初期打了元廷措手不及,遍地开花,夺取了很多城池。可是当元廷集中力量,开始反扑的时候,红巾军的处境瞬间就艰难起来。

这也不奇怪,元廷再腐朽,也是个从上到下,组织完备的朝廷,相反,红巾军却是各自为政,良莠不齐,面对反击,坐拥十万大兵的徐州芝麻李被杀,一度声势浩大的南阳布王三落败。

就连刘福通也是压力巨大,自顾不暇。

这时候贾鲁派人来劝降,既是希望濠州红巾投降,也是来展示威风,撼动军心,毕竟濠州红巾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有人动心了,贾鲁就赢了一半。

单是这一手,就让人不得不惊叹,贾鲁对人心的把握,着实远胜郭子兴这些草莽之辈。

此刻郭大帅沉着脸,冷笑道:“你说的好听,还不是诓骗了我们,想要一举诛杀,这等手段骗不了人!”

卢安民立刻道:“大帅明鉴,在下是安丰人,也算是大帅的同乡,又如何会害大帅?徐州芝麻李败了,南阳布王三也败了,还有浙东的方国珍,又被赶下海了,彭莹玉也是且战且去,犹如丧家之犬。如今朝廷正在调兵遣将,剿灭刘福通,想来也是易如反掌。事到如今,顺生逆死,大帅还不醒悟吗?”

“哼,难道本帅是贪生怕死的人?”郭子兴勃然大怒。

卢安民笑道:“大帅自然是英雄豪杰,可是在下痛惜家乡父老,这些年水旱灾荒不断,民不聊生,十室九空。再加上战乱,兵锋所指,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在下当真是心疼家乡父老,大帅一念之间,就可以活民无数,到时候大帅成了朝廷官员,光宗耀祖,又护民有功,于国于家,都是上上之选。”

郭子兴眉头皱得更紧,这个卢安民还真是能说,帅堂之上,竟然无人是他的对手?他向左右看去,正好瞧见了女婿朱重八。

“重八,你觉得这话如何?”

朱重八冷着脸,不屑道:“回大帅的话,此人口口声声说心疼家乡父老,可他活着就是家乡之耻,何其不幸,才生出这么个东西!”

卢安民眉头立起,随即又笑了,“果然是草莽之论,本官不会和山野之人一般见识。”

你没文化,我懒得搭理。

朱重八心说头些时候咱还真不成,可现在不一样了,小先生的课岂是白上的!

“咱是草莽野人,可咱也知道何为真正的读书人?”朱重八斜着卢安民,冷笑道:“你一定知道郑思肖吧?”

果然,卢安民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微微一变,却是被朱重八捕捉到了。

“郑思肖一生不肯做元朝的官,画兰不画土,别人问他,他说土地都被抢走了,你不知道吗?如此忠贞志士,才算得上读书人。你,还有贾鲁,甘心当元廷的走狗,还敢来到义军面前,耀武扬威,张牙舞爪,你把家乡父老的脸都丢光了!”

这几句话骂得痛快,在场诸帅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总算是出了口气。

卢安民万万没有料到,这帮贼人竟然也能说出一番道理,他明显破防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郑思肖不识时务,大元立国几十年,神威赫赫,四海归心……宋朝早就亡了,你们反叛朝廷,是自取灭亡!”

“是吗?元廷开河变钞,天下红巾义军何止百万,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皆是义军。不过一年多,元廷就丢了半壁江山,还敢大言不惭?须知道,胡虏无百年国运,元廷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朱重八可是没白跟张希孟上课,说话一套一套的,条理分明不说,气势更是压住了卢安民。

他按着刀柄,一步一步逼过来。

“似你这般的走狗,生不为人,死后也入不了祖坟,世世代代,只会被家乡父老鄙夷唾骂。”

朱重八逼近了卢安民,两人相距不过一尺,四目相对,卢安民的心没来由的慌了起来。

他气急败坏,切齿咒骂道:“你们才是贼,只等天兵一至,玉石俱焚!”

“为收复汉家河山,夺回家园故土,死得其所!”朱重八坦然道:“倒是你,虽然活着,却是和猪狗无异。等你死后,正好给留梦炎和范文虎做屁股后面的小鬼。咱现在就把你的言行刻在石碑上,送去你的家乡,立在祖坟旁,让祖宗替你蒙羞!哪怕千百年之后,你的子孙后代也永远抬不起头,做不成人!”

朱重八说着,给两边使眼色,立刻有人答应照办。

“你!”

卢安民老脸涨得通红,怒气攻心,祸不及子孙,你也太歹毒了!如今的读书人还没有修炼出无视一切的厚脸皮,当真如此,他还不如死了算了!

“你太恶毒了!”

仓皇之下,卢安民倒退两步,一屁股坐在地上,额头尽是豆大的冷汗……

小说《绝世王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老朱在几个人的簇拥之下,率领人马,继续向临淮镇而去。

马蹄声声,风声烈烈,只是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了。

张希孟自不必说,老朱单独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他的舞台一下子就广阔了,路也走宽了。只是故地重游,张希孟还记得,父母就是在这里被元兵杀害的,自己也家破人亡,几乎丧命。如果还能找出仇人,他必报此仇!

汤和跟费聚两个还想不到那么多,他们只是觉得朱重八比郭子兴好多了,跟着他有前途。而且他们还是同乡,汤和更是跟老朱从小玩到大,比别人亲厚,有什么好事,不会亏待他们。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大丈夫要的就是个顺心!

相比起他们的欣喜,朱重八却是眉头微皱,陷入了思忖。

张希孟所谈的,不过是大方向而已。

想真正站稳脚跟,打下一块地盘,发展出自己的实力,还需要太多的功夫和运气。别人不说了,韩山童举事,让县衙门砍了脑袋,还有徐州的芝麻李,几个月就完了,南阳的布王三,也是一样。

就连第一步都未必能迈得出去,后面的事情就更不要想了。

部下可以不考虑,当上位的,却是不能不想。

随着贾鲁兵败,元廷就算想反扑,也要调兵遣将,几个月都是快的,甚至由于烽火遍地,能不能再度调兵过来,还不好说。

眼下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元廷,而是郭子兴!

论地位,郭子兴还是濠州红巾大帅,朱重八不过是他的手下。

论情谊,郭子兴把义女嫁给了朱重八,有着知遇之恩。

不管郭子兴还有他的宝贝儿子郭天叙干了什么龌龊的事情,这两条都是颠扑不破的。

朱重八想得独立发展,万万不能跟郭子兴撕破脸皮,刀兵相向,打个你死我活……且不是郭子兴兵多势大,朱重八根本不是对手。

光是跟岳父翻脸,赘婿噬主这一项罪名,就可以让朱重八声名狼藉。

有人或许会认为,身在乱世,什么稀奇古怪,悖逆人伦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只要够强大,就可以不用在乎世俗眼光,什么事情都能干,什么卑劣手段,都不用在乎。

可事实上大凡成就大业的,都要笼络人心,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不光是权势,还有人品操行,都要立得住,让老百姓认可。

身为上位者,任何举动,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曹操屠城,杀得痛快,却不知道他的举动迫使一个少年背井离乡,跑去南阳耕田,这个少年就是后来魏国的噩梦……诸葛丞相。

魏武帝遗祸子孙了属于是。

试问在创业之初,就跟岳父兼恩主闹翻,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还怎么得到豪杰的真心归附?

所以这一次独立发展,不但不能和郭子兴闹翻,甚至还要借助郭大帅的名头,扯大旗做虎皮,才能站稳脚跟。

可话又说回来,郭子兴本就不是大度的人,他们已经闹翻了,朱重八想着撇开郭大帅,凭什么郭大帅还给你帮忙?

这不是做梦吗?

搞不好郭子兴已经调兵遣将,要弄死老朱了。

“贾鲁老匹夫开河害民,天下人无不唾骂。这一次咱们俘虏了老匹夫,回头送给大帅,就算是咱给大帅的一份礼物。”老朱沉声道。

汤和跟费聚都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允许的话,他们更愿意亲手宰了贾鲁,把老匹夫做成肉片才好。

张希孟却是微微叹息,一个治水天才,就这样死了。

“主公,能不能让我跟贾鲁谈谈?”

朱重八一愣神,“谈什么?你要劝他投降?”

张希孟苦笑摇头,“我可没那个本事,我就是想跟贾鲁要治水的书稿心得。”

“要这个干什么?”朱重八追问了一句。

张希孟道:“虽然眼下治河乱了大元的天下,但这个泛滥的黄河,早晚都要治理的。偏偏这个天下,能治河的大才,百年也找不出一个。我叫贾鲁把他的心得留下来,等日后天下太平了,主公也好重新治河。”

朱重八听到这里,也是一怔……以后自己也要治河吗?也要调动几十万百姓,劳民伤财?

朱重八甩了甩头,元朝亡国的事情,他可不会干……只是就在甩头之际,朱重八注意到了不远处的淮河。

浊流激荡,咆哮翻滚,宛如一条老龙。

他想起来,张希孟说过,黄河可不是今天突然决口的,而是自北宋以来,就不断改道决堤。

尤其是黄河南下夺淮,黄河大,淮河小,每到雨季,就河水暴涨,极易决口泛滥……如此看来,治理黄河,还真是一件避不开的事情。

“先生,咱听人说,大都的皇帝佬儿失德,朝中奸佞当道,才天灾人祸,连绵不绝,若是君王有道,上天庇佑,想必天下也会风调雨顺吧?”朱重八凝视着滔滔滚滚的淮河,略带思忖道。

张希孟不由得一震,便高声道:“当真天心仁慈,又何必降祸百姓,应该降下雷劈,劈了大都的昏君才是!”

朱重八悚然一惊,不由得勒住了战马……张希孟继续道:“史册记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辛苦十三载,百川东流,黎民免去洪水之苦。却不见上天出手,开山凿河啊!”

朱重八吸了口气,不由得用力点头,的确如此。

“治水不易,先生就去问问贾鲁吧!”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到了临淮……这是个小镇子,由于战乱,人早就跑光了大半,剩下的住户也十分稀少,八成的房舍都空着,正好让费聚给接管了。

贾鲁就被关在了一个瓦舍之中,还有八名张希孟招募的民夫,小心看管着。

张希孟询问之后,就进来了。

令他意外的是贾鲁没有惶恐,甚至精神头还好了一些,他仰着头,只是淡淡道:“可是要送老夫上路了?”

张希孟没接他的话,而是拱了拱手,“晚生在军中侥幸收拢了一些老先生的手稿,其中关于治水的论述,颇为高明,这一次过来,是想请教。”

贾鲁神色怪异,忍不住嘲笑道:“红巾贼子,居然有人想要治水的法子。我还以为天下人都觉得治河劳民伤财,是天大的罪过呢!”

张希孟声音低,朗诵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张希孟念了一首后人赞颂大运河的诗,感叹道:“多少事情,都是替后人受苦,功在千秋!”

贾鲁微微点头,“你小小年纪,倒也有些见识,红巾贼中,有你……”突然之间,他挣扎着用手肘撑起上半身,死死盯着张希孟。

“你,你知道郑思肖是不是?陆放翁,文天祥,都是你告诉那些红巾贼的是不是?”贾鲁情绪激动,老脸涨得通红,他一直觉得城里有高人,只是他万万想不到,居然是个未成年的少年郎!

“你到底是谁?”

张希孟叹了口气,“告诉你也可以,我姓张,名希孟。”

“张希孟?”贾鲁眉头紧皱,喃喃道:“怎么和云庄先生的字一样?他可是老夫的恩师啊!”

“云庄先生是你的恩师?”

“当初在修史的时候,云庄先生提点了许多,尤其是在诗词一道,更是不吝赐教。奈何老夫才情全无,辜负了先生的一片好意。”

张希孟见贾鲁不似作伪,也缓缓道:“我是云庄先生的侄孙,家父当初以他老人家的字给我取名,本意是想让我学他老人家,现在想来,却是唐突了祖辈,都怪我爹荒唐,他这个人的确不成的。”张希孟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有点迂腐,又有点憨憨的中年书生身影,心里头很沉。

“哦?”

贾鲁一惊,忙问道:“那,那令尊呢?他在濠州城中?”

张希孟摇头,“不,他已经死在了鞑子手里!”

贾鲁呆了片刻,重重躺在床板上,仰着头,大口喘息,半晌才痛苦无奈道:“如此看来,大元朝该亡啊!”随后贾鲁又道:“我在家中还有一些手稿藏书,我写一封信,你派人去我的家中取吧。给你了,也好过让不懂事的人糟蹋了。”

张希孟点头,他没想到能这么顺利,还想说些什么,可贾鲁已经闭上眼睛。

“老夫侍奉元廷,罪孽深重,不论如何下场,都是理所当然,你就不用替我操心了。”

张希孟还能说什么,也只有起身,想去取纸笔,正在这时候,朱重八突然从外面进来,他看了眼贾鲁,扭头对张希孟道:“去找个好郎中来,务必要治好贾大人的病!”

张希孟一惊,刚刚不还说要献给郭子兴吗?

朱重八笑了,“咱刚刚又想了想,要成就大事,不能没有人才!哪怕这个人才有些不好的地方,也只能忍了。”

小说《绝世王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重八和张希孟说完,就主动到了贾鲁近前,深深一躬。

“贾老大人,咱不会说别的,只是知道修河是千年工程,造福子孙的大事情,不能没有老大人,还望老大人能看在苍生百姓的面子上,帮帮忙吧!”

老朱抱拳拱手,贾鲁却是半点没有回应,直接把朱重八晾在了一边,让老朱尴尬无比,这也太不给面子了。

张希孟看在眼里,气得不行。他也爱惜贾鲁的才干,可你老匹夫不识趣,那就怪不得我了。

“贾大人,家父以云庄先生的字给我取名,却也不是他荒唐,而是他要告诉后人,如云庄先生一般,一心救民,也不过是落一个活活累死的凄惨下场。家父是想让子孙后代,永远不要给元廷做官,大元朝不需要第二个张希孟!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元廷短命至此,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了。”

贾鲁默默听着,张养浩的死,的确让不少汉人官吏伤感……老头是去陕西赈济灾荒,一路上遇到活人就给吃的,遇到尸体,就掩埋起来。

筹措粮食,救济灾民,还要去庙里祈雨,哭求上天,又要和元廷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周旋,几个月下来,雨下了,民活了,老头也彻底累垮了,死在了任上。

那一首著名的山坡羊,就是张养浩在前往陕西的路上,经过潼关,奋笔书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师如此下场,他的侄子死在了元兵手里,他的侄孙落到了红巾贼中……面对此情此景,贾鲁是真的没法装蒜了。

他可以跟朱重八不假辞色,但是他不能对张希孟板起面孔,毕竟还要看那位老人的面子!

“哎,老夫不是不识抬举,实在是病体沉重,死在旦夕。我一生所学,七成都在治水之上,只是我奉旨开河,弄得天怒人怨,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如今天下大乱,没有几十年,如何能重归太平?就算老夫能挺过这一场病,恐怕也没几年好活。”

贾鲁仰起头,看了眼朱重八,而后微微叹息,“你口口声声说黎民苍生,可你们反叛朝廷,引起无边战乱,天下刀兵不断,又怎么对得起苍生百姓?”

朱重八绷着脸,怒视贾鲁。

贾鲁半点没有害怕的意思,只是淡淡一笑,“既然无言以对,就不要多说了。”

张希孟不爱听,还想驳斥,朱重八却摆了摆手。

他走到了贾鲁的面前,冷冷一笑,“老先生以为咱不知道苍生疾苦吗?告诉你,咱不但知道,咱就是黄连水里面泡出来的!”

朱重八凝视着前方,微微咬着牙齿。

“八年前,闹旱灾,又有瘟疫……田里颗粒无收,官府地主,登门崔粮,咱爹又是染病,又是害怕……死了。随后咱大哥也死了,大哥的长子,还有咱娘!”朱重八握紧了拳头,“不到二十天,四位至亲死了,就剩下咱和二哥,想要安葬爹娘,没有棺材,只能捡了块破布。可要安葬,总要有块地吧,咱和二哥挨家挨户磕头,跪求!就为了爹娘能入土为安!”

朱重八诉说自己的经历,贾鲁听得目瞪口呆,瞬息之间,家破人亡,也真是够惨的。

“难怪你会反叛朝廷,也是情有可原啊!”

“错!”朱重八突然厉声道:“没有!咱没有!那时候咱只想着活着,咱去了庙里,给僧人当奴仆,就为了一口饭吃!”

贾鲁一怔,困惑道:“佛门广阔,也容不下你吗?”

朱重八冷笑,“佛门?不过是穿了僧袍的豪强罢了!咱只吃了一个月的米,就被赶出来……在外面流浪三年,露宿荒野,给野狗抢吃的。后来咱又回了寺庙,继续干苦力,又是四年多。”

贾鲁认真听着,心中也升起一丝同情,这人运气也太差了。

“你的确是受苦了,可你到底是随着红巾造反,看起来还是天生反骨啊!”

“你又错了!”

朱重八冷笑道:“咱到了那时候,也没想造反……可官兵四处抢掠,就是那个彻里不花,他领着人马,烧了咱的庙,把咱最后的落脚之地都给毁了,你让咱怎么办?”

贾鲁骤然一惊,随后露出惊骇的神色,忍不住咳嗽起来……好半晌,贾鲁才恢复了平静,只是脸色苍白,越发憔悴。

他茫然摇头,扪心自问,换成他,估计也早就反了。

都说遍地红巾,可有多少是朱重八这种,让元廷逼出来的?

自作孽不可活啊!

元廷是真的走到头了,该亡!

“是老夫浅薄了。”贾鲁感叹道:“只不过你们杀人造反,就能救百姓,致太平?”一群土贼,能有什么作为?

朱重八朗声道:“咱已经想好了,要练强兵,予百姓田亩,废除苛捐杂税,强兵救民!”

贾鲁为之一振,话虽不多,但背后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

他看了看张希孟,突然道:“这是你说的?”

张希孟一笑,“如何?”

贾鲁呵呵冷笑,“不过是人云亦云,看不出什么高明之处。”

“是吗?”张希孟轻笑道:“那若是仔细甄别,凡是和元廷合作,承包税收,盘剥百姓的豪强,一律处死……其余小地主限制田租,不许持有土地过三百亩。将收上来的田亩,悉数均分给百姓,让家家户户,都有田耕,都有饭吃呢?”

贾鲁怔住了,这个方法好像可行啊!

张希孟又道:“分田之后,以每人五石粮食为口粮,超过五石的部分,累计征收田赋,余粮越多的,交得就越多。除了向农户征收田赋,还要从商人手里征收商税,反正是生意越大,负担就越大。”

“在分田之后,从良家子弟当中,吸收青壮,充当兵源,如此下来,十年之内,发展出几十万的精锐之师,不难吧?到了那时候,元廷还能苟延残喘吗?”

话说到了这里,贾鲁已经是惊骇不已,痴痴看着张希孟,整个人都傻了。

泛泛谈论救济百姓,这谁都会。

可真正触及实际,却不是一般人能讲得出来的。

张希孟不但讲了,而且还拿出了一整套方略……钱粮的问题解决了,兵源也解决了,真要沿着这条路下去,元廷万万没有活路了。

“好啊!不愧是云庄先生的后辈,当真是厉害!”贾鲁仰头慨叹,无奈道:“是老夫小觑了天下英雄,看来能灭大元的,必定是你们了。”

朱重八还在思忖张希孟刚刚的那番话,现在见贾鲁已经低头了,便迫不及待道:“老大人可愿意帮咱一把?”

贾鲁抬头,苦笑道:“老夫已经是半个死人,只怕……”

还没等他说完,马氏就从外面进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位郎中。

很凑巧,当初张希孟奄奄一息,就是他给救活了。

“烦请尽心尽力,一定要仔细救治。”

郎中点头,也没多说什么,就过来诊脉,随即转身去熬药了。

贾鲁躺在病床上,突然笑了,“老夫当过工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又是中书左丞。你们想让老夫效力,总要给老夫个官职吧!”

朱重八一下子就愣住了,官职?他也想要啊!

张希孟直接笑道:“老大人做了这么多官职,理当不在乎这个了。不过主公不会亏待老大人的,原本我是恩公的掌书记,从今往后,老大人就是掌书记,我给你当副手。”

贾鲁怔了怔,掌书记这个官本是辅佐节度使的,北宋的宰相赵普就是以掌书记起家,算是一方诸侯的亲信属官,地位非比寻常。

这么说也不算是亏待自己了。

贾鲁又想了想,突然不解道:“老夫怎么记得郭子兴自称元帅?他在元帅之下,设了几个节度使?”

朱重八老老实实道:“没有设置节度使,只是有五位大帅!”

贾鲁觉得好笑,“没有节度使,那老夫这个节度使掌书记是怎么回事?”

朱重八瞠目结舌,张希孟却是从容不迫,笑呵呵道:“老大人迂腐了,谁说一定要在节度使之下设立掌书记?咱们俩就是九夫长掌书记,难道不好吗?”

贾鲁眉头微皱,瞬间就不好了。

九夫长,管了不到十个人,弄两个掌书记,亏你说的出口?

“那要不要再来一位九夫副长,九夫司马,九夫判官啊?”

张希孟笑嘻嘻赞道:“妙极,主公,你可要赶快把人手找齐,将咱们的门面撑起来。”

小说《绝世王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