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潘大哥王小二的现代都市小说《提刑皇后畅读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杜若芳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杜若芳洲”创作的《提刑皇后》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不会招的,若他不招这案子就结不了,柳家那边儿却难交代?”周知明如何不知柳家难搪,却也不能由着李捕头胡来,自己来东安县任上还不到一年,出了人命案本来就是件麻烦事,若是再出了岔子,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还要不要,谁能保证大刑之下冯二就能认罪,万一冯二就是个骨头硬的,宁死不屈,加上他婆娘的证词,一旦成了冤案,将来上头查下来,李捕头至多就是回家种地,这罪责还得自己担着,况且,这案子明摆着就说不......
《提刑皇后畅读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李捕头本以为这是典型奸情出人命的凶案,只要拿了冯二两口子来一审,这个案子就能结了,哪成想冯二却大呼冤枉,用了刑仍死咬着不招,更兼冯二的老婆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男人一晚上没出家门,哪会杀人。
这一下可把李捕头气坏了,冷冷一笑:“冯二,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招了,来人,好好伺候伺候他,让他好生受用一番……”
衙差应一声就要抬刑具上堂,周知县忙出声制止:“且慢。”
李捕头上前低声道:“大人,像冯二这样的刁民,不用大刑是不会招的,若他不招这案子就结不了,柳家那边儿却难交代?”
周知明如何不知柳家难搪,却也不能由着李捕头胡来,自己来东安县任上还不到一年,出了人命案本来就是件麻烦事,若是再出了岔子,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还要不要,谁能保证大刑之下冯二就能认罪,万一冯二就是个骨头硬的,宁死不屈,加上他婆娘的证词,一旦成了冤案,将来上头查下来,李捕头至多就是回家种地,这罪责还得自己担着,况且,这案子明摆着就说不通。
想到此,哼了一声:“若动了大刑,冯二仍不认罪又该如何?况,若是奸情出人命,赵六又该如何解释?潘仵作检验尸首的时候说的清楚明白,赵六跟柳继生并非一日毙命,中间隔了一天,若是奸情,怎可能连着两日在同一处杀人作案?就算冯二屈打成招,岂不成了冤案。”
“这……”李捕头办案多年,这么明显的漏洞怎会瞧不出来,只是怕自己丢了饭碗,就想把这个案子早早了结,不想周知明倒较上真儿了。
忙低声道:“大人,从古到今冤案多了去了,大人您可得仔细斟酌,此案牵连柳家,若不尽快结案,只怕后头有的是麻烦。”
周知明看了他一眼:“本官不管古今有多少冤案,但在本官治下,不能让老百姓蒙冤,本官寒窗苦读十数载,蒙万岁天恩,在这东安县任七品县令,便是全县百姓的父母,若不能为老百姓做主,还要本官这个父母官做甚?”
周知明这几句话说的慷慨激昂,声音极大,李捕头心里正纳闷呢,周知县平常不是这样的性子啊,今儿是怎么了,忽听范良的声音传来:“周大人果然是青天,在下佩服佩服,只是既然说这冯二不是真凶,杀人者又是何人?我们家三少爷的棺椁还停在府中,老爷发了话,不寻到真凶,三少爷的棺椁不能下葬。”
周知明如何听不出来,这是柳家压自己呢,如今虽不是暑天,这死人可也搁不住,若不及时下葬,到时候尸体腐臭,这柳家自己就真得罪了。
想到此,忙道:“还请大老爷放心,三日内,下官必找到真凶以告慰三公子在天之灵。”
范良拱拱手:“那就劳烦大人了,范良告退。”
周知明忙亲自送了他出去,回身看了李捕头一眼,吩咐退堂,把冯二夫妻暂且关押候审,
云娘把刚炒的鸡蛋端上来,听见这话儿本想驳回丈夫,却想到这是潘家祖传的行当,自己至今未给潘家生下个一男半女的继承香火,这祖传的手艺若是在丈夫手里断了,怎对得住潘家的祖宗,虽觉女孩家不适合干这行,却也不好开口拦着,只能寄望于女儿,她知道清儿自小聪明主意也正,丈夫又格外疼她,只她不乐意,丈夫绝不会强求的。
潘清有些踌躇,不是她嫌仵作这个行当卑微,仵作就是现代的法医,作为资深刑警对于法医是极为敬重的,一个案子的破获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医,尤其,现代社会科技医学极速发达,法医解剖尸体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精准的死因,就算现场没留下丝毫作案痕迹,只要有尸体或者细微的毛发也能成为至关重要的线索与证据。
但这是极其专业的领域,自己只是因工作中接触多了,才略知皮毛,她更擅长的是刑侦,所以她倒是可以当个捕快,仵作是不成的。
而且,她爹的话也做不得准,听她娘提过,潘家祖上有家规,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就算自己是爹亲生的都不够格,更何况,自己还不是潘家的血脉,这血脉传承古人看的极重,就算爹娘生不出弟弟,潘家还有远房的子侄呢,年节儿的时候来家的那几个,可是都恨不能跟着爹学手艺。
潘清想了想:“爹,这可是潘家祖传的手艺。”
一句话正说在潘永山的心里,潘永山暗暗叹了口气,心里哪会不明白儿子话里的意思,若不是因潘家的家规,自己早把手艺传给儿子了,儿子聪明心细,冷静自持,这正是仵作所需的心性,偏偏不是潘家血脉,便自己视若亲生,潘家门里却不止自己一个,真有些可惜了。
云娘见他脸色暗暗松了口气,低声道:“你呀,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真想把你的手艺传下去,潘家的子侄儿辈儿里挑一个教就是了。”
潘永山看了潘清一眼,说句心里话,真让她跟着自己当个仵作,也是有些屈才,有道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孩子是个念书的好材料呢,就是不知妻子为什么不让念了,想来妻子总有打算,自己愁这个做什么,就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也过得去,何必烦恼这些。
爷俩这话头也就搁下了,转过天一早潘永山就去了衙门,案子没破知县大人哪儿愁的头发都白了,他们这些下头当差的自然要有些眼色,尤其自己还是仵作,得候着大人随时传唤。
再有,潘永山琢磨潘清昨儿跟自己说的那些话是不是跟李得成透一下,虽觉潘清仅凭寥寥几条线索就说真凶是个结巴,有些异想天开之嫌,却怎么想怎么有道理,只是李得成前次去家里的时候,潘清已然提醒过他,李得成没去周围找有此隐疾之人,反而拿了冯二两口子审问,可见并未听进去。
正不知说不说呢,刚进了衙门就见李得成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潘老哥,您可是有造化,有这么个聪明小子,简直神了,槐荫村的案子破了,凶手正是城门口的孙铁匠,果真是个结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