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一点文学 > 现代都市 > 完整文本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完整文本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山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山泽”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朱标朱元璋,小说中具体讲述了:老夫辞官一事。”“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听李善长说完。胡惟庸僵......

主角:朱标朱元璋   更新:2024-01-12 23: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文本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山泽”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朱标朱元璋,小说中具体讲述了:老夫辞官一事。”“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听李善长说完。胡惟庸僵......

《完整文本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恩师,散朝了,陛下与太子都走了....”

见李善长依旧将脸埋在地板上,始终跪在原地没有回应。

胡惟庸弯腰将李善长搀扶了起来。

可看到李善长的瞬间,胡惟庸不由为之一愣。

饶是他也没想到。

向来沉稳老成的李善长,此刻眼角竟然带有几分湿润。

“恩师,您....”

“无妨!”

李善长深吸口气,整理好情绪后,看向胡惟庸轻声说道:

“惟庸啊,陪为师走走?”

“是。”

庭院内,走了半晌,李善长在一处石椅上落座。

而胡惟庸则是恭敬的站在李善长身旁。

“恩师,学生有一事不解。”

“你是想问,为何我突然请辞?”

“正是,先前恩师从未提及辞官之事,怎的今日竟如此突然?”

面对胡惟庸的疑惑。

李善长看了他一眼,玩笑说道:

“若是老夫不让位,这左丞相之位安能轮的到你啊。 ”

“恩师!”

胡惟庸朗声开口,当即便跪在了李善长跟前。

“若是左丞相是恩师,学生一辈子不敢奢望这个位置。”

“哈哈哈,老夫只是说笑。”

让胡惟庸起身后,李善长表情严肃,缓缓说道:

“你有所不知,老夫请辞,也是太子催促。”

“太子催促?”

“正是。”

李善长轻叹一声,看向胡惟庸沉声问道:

“你以为我朝太子如何?”

“嗯......”胡惟庸沉吟片刻,方才出声道:“谦逊有礼,宽厚仁慈。”

“对,也不全对。”

李善长脸上升起一抹冷色,死死盯着胡惟庸说道:

“咱们这位太子看起来温文敦厚,待人温和、仁慈。”

“可骨子里的刚毅,果决,甚至残暴,都和陛下一般无二。”

“加上太子性子沉稳,手段高明,比之陛下都不遑多让。”

“如此之人,将来定能成就一代千古明君!”

说出最后几个字时,李善长眼神严肃,没有半点欢喜之意。

相反,那近乎咬牙切齿的样子,似乎对朱标有不少的敌意。

“恩....恩师,太子能成为明君,不是好事吗?”

“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可对你来说,是好事吗?”

被李善长这么一说,胡惟庸眼神躲闪,不敢回答。

见他如此,李善长也没有把话说透。

起身眺望院中景致的同时,幽幽说道:

“就拿此次太子让老夫辞官一事。”

“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

“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

“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

“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

“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

听李善长说完。

胡惟庸僵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话。

若换做是他,他还真做不到朱标这样。

面对对手,亦或要达成所愿。

不只他胡惟庸,任何人都不可能始终摆出是一副轻描淡写的姿态。

特别是面对政敌之时。

胡惟庸恨不得抛开国法,当场将其诛杀殆尽。

扪心自问,他当真做不到像朱标这般沉稳。

“可是恩师,既然您不愿请辞,当时在大殿太子问时,您大可以装糊涂啊....”

“装糊涂?”李善长白了胡惟庸一眼,没好气道:“若是老夫装糊涂,那便是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要了。”

“刘伯温还朝,你以为老夫想在这时候辞官还乡?”

“老夫是没办法!不管我想出什么办法,可面对咱们那位太子,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根本无从使劲。”

“装糊涂?他是太子,是朱重八的骨血!”

“若是我敢装糊涂拖延不走,不出三月,灭门抄家的圣旨定然送到老夫府上。”

“胡惟庸,凭你现在,能和太子斗吗!”

胡惟庸闻言一时惊骇,失神之下默默摇了摇头。

可下一秒。

胡惟庸连忙否认道:“恩师,学生可从未想过与太子争斗。”

“别以为老夫什么都不知道,左丞相的位置根本满z足不了你。”

“你想要的,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白了胡惟庸一眼,见他还不愿承认。

李善长默默叹了口气,继而严肃说道:

“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老夫给你提个醒。”

“不动则已,动则如山崩!”

“不动则已.....”

“动则如山崩......”

看着呢喃低语,沉思的胡惟庸。

李善长抚了抚秀袍,起身便朝前方走去。

直到他走出十数步。

胡惟庸这才回过神来,忙冲李善长高声喊道:“多谢恩师,惟庸谨记。”

另一边。

刚一散朝,老朱便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你小子不用给咱提醒。”

“咱知道现在朝堂上,那些文官大臣们迫于胡惟庸的威势不敢开口。”

“你小子不就是想告诉咱,咱大明朝堂上没有敢说真话的人吗!”

看着一脸不满的朱元璋。

朱标浅笑一声,出言恭维道:

“父皇明察秋毫,纵然百官迫于威慑不敢开口,可父皇也不会冤枉刘伯温的。”

从朱标嘴里听到吹捧,老朱心头阴郁瞬间一扫而空。

不过很快他便继续说道:

“刘伯温不是进宫了吗?”

“你把他藏哪儿了?”

“儿子让他先到东宫静候。”朱标浅笑一声,继续道:“方才的朝会,他不是主角,自然不能让他抢了风头。”

明白朱标说的是让李善长辞官还乡这事儿。

朱元璋眉头微皱,盯着朱标沉声问道:

“所以,你让李善长在此时辞官,是为了将左丞相的位置腾给刘伯温?”

“不对啊,你小子不是赞同咱裁撤丞相吗?”

朱标这番操作,饶是老朱也有些看不懂了。

在裁撤丞相这件事上,他们父子也算达成了共识。

既然要裁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那下一任丞相就只能为丞相制殉葬。

可是以朱标对刘伯温的器重。

朱标是不可能让刘伯温成为新制度的垫脚石才对。

“标儿,你是如何想的?”

“儿子的打算,还要看刘伯温什么态度才能决定。”

“臭小子,故弄玄虚!”

白了朱标一眼,老朱大踏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父皇,您不同我一起接见刘伯温?”

“刘伯温没那么大面子。”朱元璋冷哼一声,继续道:“你娘还等着咱的白粥呢!”


“殿下,在下有眼无珠,错抓了东宫的各位公公,还请殿下责罚!”

见毛骧惶恐请罪,朱标将视线从眼前奏折上移开,看向毛骧平静说道:

“刘保儿一行只是东宫的宫人,出了皇宫便和寻常百姓无异,你捉拿他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者说,你也是奉旨行事,孤自然不会因此加罪于你。”

“殿下....”

“起来说话。”

“是....”

等毛骧站起身子,朱标再次开口道:

“毛骧,陛下在何处、何人身边安插了锦衣卫?”

“殿下,锦衣卫名单都在这里。”

毛骧不敢犹豫,将事先准备好的名单恭恭敬敬递到了朱标跟前。

“魏国公徐达府上,只有三名锦衣卫。而宋国公冯胜府上,却有三十名?”

“回殿下,锦衣卫应该安排到哪里,安排多少人,都由陛下亲自决断。”

“嗯。”朱标默默点头,便也没有继续深究 。

只不过看了半晌。

朱标却没找到安排在东宫的锦衣卫,这就让他有些怀疑了。

并非朱标觉得老朱对他有所猜疑。

只是以老朱想要尽知天下动态的好奇心,恐怕也忍不住要在东宫安排锦衣卫。

再者说了,锦衣卫不仅有监视的职能,同样也充当死士保护的责任。

所以朱标肯定,东宫之内定有老朱安排的锦衣卫。

“毛骧,可还有锦衣卫没有记录在册?”

“这.....”

毛骧自然知道朱标问的是什么。

片刻迟疑后,还是将东宫锦衣卫的名单呈了上去。

“殿下,这是安排在东宫的锦衣卫。”

不等朱标开口,毛骧再次跪在朱标跟前,连忙说道:

“殿下,陛下并非.....”

“孤自然明白。”

不等毛骧说完,朱标直接打断道:“锦衣卫也有保护本宫之能,若遇突然情况,锦衣卫便会像死士一般,用肉身挡在本宫跟前。”

“是....殿下明鉴。”

看着毫不在意的朱标,毛骧心中最后一块巨石这才落地。

毕竟若是朱标因为东宫也安插了锦衣卫,继而和老朱争论的话。

虽然这一些都和他毛骧没有关系,但以他对老朱的了解,恐怕老朱在心里也会给他记上一笔。

好在朱标深明大义,毫不介意。

“好了,名单我已经知道了。”

将名单重新递还给毛骧的同时,朱标再次说道:

“礼部侍郎吕本,府中加派十名锦衣卫,拨出五人,专门监视吕家小姐。”

“至于詹同.....”

“你选十名好手到詹同府上,直接是孤的安排,前去保护詹家小姐。”

“臣领命~”

毛骧恭敬再拜后便要转身离开。

只不过不等他走出两步,一直在旁边闭口不言的常氏将其拦住。

随即只见常氏冲朱标说道:

“兄长,臣妾的那两个弟弟,还有蓝玉,他们身边也该加派锦衣卫。”

此话一出。

身后的毛骧当时便瞪大了眼睛。

他统领锦衣卫,自然知道锦衣卫是用来监视官员的。

按理说,常氏应该求着朱标撤去常茂、常升以及蓝玉身边的锦衣卫才是。

怎么现在却反其道而行,还要让朱标加派监视常茂几人的锦衣卫。

不过毛骧也知道朱标和常氏夫妻情深,想必朱标一定不会答应的......

“毛骧,按太子妃说得做。”

“啊?是.....”毛骧连忙收起震惊,恭敬遵旨后快步退出太子东宫。

只不过和满心疑惑的毛骧不同,朱标却是明白常氏的用意。

“其实不用加派人手.....”

“兄长,常茂、常升太过年轻,舅舅蓝玉又性格鲁莽,臣妾着实担心他们惹出乱子....”


远的不说,就拿刘伯温与李善长举例。

刘伯温要比李善长年轻个几岁。

可如今李善长每晚还能召小妾入房伺候,而刘伯温那副病体,恐怕已经十数年没尝过鱼水之欢了。

“妹子,你说的不错,等找到土豆在北方种植之后,咱就让标儿休息休息。”

“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我的意思是,等标儿娶了詹氏,让他带着常氏、詹氏,还有即将就藩的皇子们回凤阳祭祖。”

“如此既不算标儿耽误朝政,也能让标儿休息几天。”

“好!”老朱认真点头道,“那就让标儿先回凤阳祖地祭祖,他也能顺便帮咱考察当地民生。”

听到老朱还要给朱标安排差事,马皇后狠狠瞪了老朱一眼。

也是见马皇后如此,老朱连忙摇头道:“让老大回凤阳好好歇歇,朝廷这边咱替他守着。”

.......

另一边,中书省。

当太监宣读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的圣旨后,整个中书省顿时乱做一团。

“重设检校?这岂是圣君所为啊!”

“当年杨宪如何坏法弄权,如何欺上压下,我等都是历历在目,如今陛下竟然要重设检校!”

“诸位大人,下官欲到奉天殿前静坐,只求陛下收回成命,不知哪位大人愿与下官同往!”

“本官愿意!”

“本官也去!”

“我们都去!”

中书省的众多官员说着便要朝皇宫走去。

只不过不等他们走出两步,只见人群中间的胡惟庸冷声说道:

“今日中书省禁闭,所有官员不得外出!”

此话一出,一众官员面面相觑,半晌这才有人问道:

“胡相,我等愿向陛下死谏,胡相何故阻拦啊!”

“诸位大人!”

胡惟庸一改方才冷厉,环顾众人温声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不输古之明君。”

“既然陛下下旨重设检校,自然有重设检校的道理。”

“诸位好生当差,何故搭上性命冒死进谏呢?”

看着胡惟庸和稀泥的做派,几名老臣当即不满道:

“胡相,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规劝陛下自当义不容辞。”

“所谓武将死战,文官死谏,只要能规劝陛下,我等性命何足挂惜?”

“对!我的性命何足道哉?只要能规劝陛下成为一代圣君,我等也是死得其所!”

看着面前语气慷慨,满是忠君为国之言的官员。

胡惟庸心中一阵冷笑。

这些文臣怎么想的,他比谁都清楚。

他们无非是想立下传诵千古的忠臣美名罢了。

说什么忠君体国,说什么是悍不畏死。

可背地里,豢养歌姬,收受贿赂,欺压百姓,这些坏法乱国的事儿他们可一件都少做。

尽管对于眼前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很是鄙夷,但胡惟庸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旋即轻咳一声,看向众人愈发温声说道:

“诸位大人,此事不是你们能够置喙的,若是前往奉天门前静坐,岂不是有逼宫之嫌?”

就在众人听后表情尴尬,相互对视之时。

胡惟庸忙继续开口道:

“诸位放心,明日朝会,胡某必当向陛下进言,成与不成均在胡某一身。”

“就算陛下震怒,也只会罚胡某一人。”

“只不过今日就委屈各位大人在中书当值。”

胡惟庸话音刚落。

他的几名亲信便当即高声说道:

“胡相当真乃大明柱石,我等愿听胡相吩咐。”

“胡相一心为公,我等佩服。”

“各位同僚,我等不该拖胡相后腿,今日就听胡相安排。”

在胡惟庸亲信的极力鼓吹之下,中书省其他官员这才作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