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一点文学 > 现代都市 > 全文阅读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

全文阅读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

一支藤萝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姜栀施莲舟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一支藤萝”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育。如今八十年代,服装上倒是丰富了许多,不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蓝灰绿服装时代,饶是现在没了限制,也不敢随意开“奇装异服”的先河。而且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棉花大幅减产。所以购买服装,棉布都是需要布票的,而为了节约,购买服装则以耐磨和耐脏为主。这年代,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些人甚至把新买来的衣服做旧,或者在容易破损的膝盖,胳膊肘处打......

主角:姜栀施莲舟   更新:2024-04-09 00: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栀施莲舟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阅读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由网络作家“一支藤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姜栀施莲舟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一支藤萝”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育。如今八十年代,服装上倒是丰富了许多,不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蓝灰绿服装时代,饶是现在没了限制,也不敢随意开“奇装异服”的先河。而且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棉花大幅减产。所以购买服装,棉布都是需要布票的,而为了节约,购买服装则以耐磨和耐脏为主。这年代,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些人甚至把新买来的衣服做旧,或者在容易破损的膝盖,胳膊肘处打......

《全文阅读成了四个大佬的恶毒亲娘后,她洗白了》精彩片段


“出去可以,但是要穿得厚一点。”

姜栀翻箱倒柜一番,才堪堪找出一件到处是补丁的棉袄,袄子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好布料,色泽也灰突突的像是堆积了几年的灰尘似的。

这件衣服是蛋子的,只不过现在穿上身明显小了一个号,显得十分滑稽。

蛋子却很高兴,穿在身上笑眯眯的,露出一排洁白的小米牙。

“这衣服是隔壁秀奶奶给我做的,只穿过一次呢,可是……”

蛋子轻轻摸着衣服,语气愉悦,可到了后面声音却越来越低,直到最后没了声儿,他才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向姜栀,见她没生气,这才松了口气。

姜栀抿了抿唇,她猜都猜得出原主又做了什么混账事。

原主对蛋子不管不顾,好不容易隔壁邻居给年纪尚小的蛋子做了件衣服,虽然补丁遍布,却也比衣不蔽体要强得多,可姜栀怕被穿坏,就小心收了起来等着下次再穿,没想到孩子长的快,到了现在,衣服已经小了。

“等妈妈赚钱了,就给我们家蛋子买最好的衣服,不要打补丁的!”

姜栀揉了揉蛋子的脑袋,声音轻柔地说道。

她本以为蛋子听了会开心,熟料,他竟然认真的摇了摇头。

“妈妈,我不要新衣服,我们可以买些红薯回来吃,而且穿新衣服不好干活哩。”

蛋子说着,还伸手轻轻拍了拍姜栀的手,像是在安慰。

姜栀一愣,旋即轻笑出声,低头在蛋子脸上轻轻亲了一口。

“蛋子就应该穿最好的衣服,妈妈会努力,让蛋子顿顿都吃精细粮!”

哪个孩子不喜欢新衣服呢,蛋子即便再懂事,也还只是个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因为怕她为难而说出了宽慰她的话。

她知道,蛋子是心疼她,也是心疼钱。

她儿时经历过八十年代,也曾看过不少年代文小说,自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七十年代,是华国真正进入到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

当时的一些外国人把华国人称为蓝蚂蚁或绿蚂蚁,就是形容当时华国人的衣服颜色除了蓝色就是绿色,即便是有些其他颜色,也都是以灰暗色为主,明亮的颜色是看不到的。

而且,只要是稍微花哨一点的衣服就会被打上“奇装异服”的标签,从而被教育。

如今八十年代,服装上倒是丰富了许多,不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蓝灰绿服装时代,饶是现在没了限制,也不敢随意开“奇装异服”的先河。

而且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棉花大幅减产。

所以购买服装,棉布都是需要布票的,而为了节约,购买服装则以耐磨和耐脏为主。

这年代,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些人甚至把新买来的衣服做旧,或者在容易破损的膝盖,胳膊肘处打上几个补丁。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眼下最时髦的还是蛤蟆镜,蝙蝠衫和喇叭裤。

牛仔裤倒是也掀起过热浪,可惜因为它太过颓废前卫,也成了“不良青年”的专利。

姜栀眯了眯眼。

她知道未来会有复古风潮,脑子里更是有无数有关服装的新鲜设计,或许,她可以做服装生意,她主意新鲜,只要稍作修改,更符合这个年代的风气一些,不愁赚不到钱!

不过,这个前提是要有起始资金。

心里有了主意,姜栀紧绷的精神也稍微松懈了些。

她转头看向蛋子,笑着道:“好了,走吧。”

说罢,她就一手拉着蛋子,一手挎着破篮子,出了门。

门外大雪纷飞,地面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本的色泽,放眼望去尽是雪白,整个姜家村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中,看不真切,唯有那袅袅炊烟能叫人辨别出人气儿来。

母子俩冒着大雪,往栀子山走去。

“妈妈,天太冷了,山上找不到吃的。”

往山上走的路上,蛋子小声说道。

说话时,他还不忘偷偷侧过脑袋看向姜栀,感受着握着自己手的温暖,有些不敢置信,消瘦的小脸都涌上了一股红晕。

他还是头一次和妈妈一块儿出门呢,妈妈是不是真的不讨厌他了?

妈妈以前对待他与哥哥时总是不耐烦的,若是惹了她不高兴,也是非打即骂。

但他没办法讨厌她,因为是妈妈冒死把他生下来的,他听村里的人说起过,妈妈曾经是高中生,村子里文化最高的人哩,但都是为了生下他们,才变成现在这样。

而现在,那个从来待他都像是仇人似的妈妈,居然拉了他的手,亲了他的脸蛋,还摸了他的脑袋,抱着他温柔的问他饿不饿!

这些原本在别的小孩身上看到过,又无比羡慕的一幕,竟然有一天也会出现在他自己的身上,这种感觉说不出的奇妙。

想着想着,蛋子就红了眼圈,但嘴巴却咧到了耳根后。

他又悄悄的转头看了看拉着自己的姜栀,只觉得从头发丝儿暖到了脚尖,漫天飞雪也不觉得寒冷了。

他总觉得这像一个梦,一场美梦,如果可以,他希望永远都不要醒来。

姜栀能察觉到蛋子的目光,但她什么都没说,也没有故意回过头去看他,只是紧了紧掌心中握着的小手,神情温柔。

她从不知道“温柔”这两个字能用到自己的身上,但重生后,感受着身边这个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小生命,突然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个俗人,有着柔软的一面。

这么想着,姜栀哑然一笑,她步入角色的速度还真快。

因为大雪的缘故,母子俩速度不快,过了好一会儿才来到了流弯大河。

流弯大河,是附近数个村子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奔腾不息,有深有浅。

浅滩是孩子们夏天最爱聚集的地方,若是碰上有妇女在河边洗衣裳时,孩子们还敢壮着胆子往深水里摸,有时候还能叫他们摸个老鳖上来。

这条河资源丰富,其中鱼虾数不胜数。

即便大旱来临,流弯大河除了水流放缓,也没有任何枯竭的迹象。

缺粮时,村子里的人也曾以河里的鱼虾果腹,日子比起旁人来还要滋润许多,可以说,流弯大河就是附近几个村子信奉的神灵了。

姜栀子也曾学着别人一起跳进河里捉鱼捉虾,可惜她以前娇娇滴滴,十指不沾阳春水,那些鱼虾麻溜的很,她根本毫无办法。


这一通翻译下来,时间已经很晚了。

姜栀打了个哈欠,把翻译好的文件整理好,又抽出一张白纸,工工整整在纸上写下了《射雕英雄传》第一章内容,金人攻宋,宋军节节败退,民不聊生……

金庸老爷子的作品她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转化成文字,即便描述水平一般,也耐不住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姜栀写满两张纸,吹了吹上面的墨水,十分满意自己的勤奋。

既然通过翻译已经搭上了出版社,那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当个文抄公,耐心赚取一些长期资金,而且小说热马上就要兴起了,这可是一块儿大蛋糕,值得分一杯羹。

这时候,天都快亮了。

姜栀展了展腰,看了一眼蛋子,他睡得正香。

她起身去厨房洗了把冷水脸,切了把葱花,把昨晚剩下的米饭简单炒了炒,吃过后,天已经蒙蒙亮了,外面也有了响动。

她盛了一碗炒米,端到屋里的桌上,也没打扰熟睡的蛋子,端上昨晚特意留出来的一大碗红烧肉,出门往姜书记家走去。

她今天要给蛋子办好入学手续,他上学了,她才好去镇上办事。

姜栀走到门口时,田焕梅正在扎头发,一看到她,笑眯眯的打了声招呼。

她昨天已经听小儿子说了,姜栀子坐车还给了几毛钱,这可比一毛不拔的白香芝姜桂芬强多了,平日村里人搭车都是免费的,谁能想起给钱的事儿?

这妮子年纪不大,倒挺会来事的。

田焕梅心里想着,一看到姜栀手里端着的肉,笑意更浓:“今个过来有啥事啊?”

姜栀笑吟吟道:“婶,蛋子户口也办好了,我想把他送到咱村的小学去,这事儿还得麻烦叔走一趟,这不,一大早就过来叨扰了,真不好意思。”

说着,还把手里的肉递了过去。

田焕梅看着,心里满意极了,也没推搡,说道:“你叔在屋里呢,我这就去把他叫出来,正好要送跃进去学校,你也跟着去吧。”

姜栀颔首,笑着应了声。

田焕梅端着肉进了屋,不一会儿,姜德海就拿着自己的旱烟杆出了门,看到姜栀,熟稔的打了声招呼。

他身后,虎头虎脑的姜跃进也小声道:“栀子姨好。”

姜栀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从口袋里掏出两颗奶糖递给他。

这糖还是昨天给蛋子买的,不过蛋子舍不得都吃掉,特意给她留了两个。

姜跃进一看,眼睛噌的亮了,高兴大喊道:“是糖!”

姜德海看得直摇头,语重心长道:“妮儿,这钱啊,不经花,你要送蛋子去上学,要花的钱可不老少,糖这种稀罕东西贵,少买点能省不少钱哩。”

姜栀听到他的唠叨,笑着附和了几句。

姜德海能与她说这话,足以说明她的好话没白说,对方也渐渐放下了对她的成见,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小辈关心,这是个好的开端。

姜跃进囫囵喝了一碗稀米汤,就背上书包和姜德海,姜栀一块儿出发了。

姜栀看着他的书包,那是个军绿色的斜挎包,包面上用红棉线绣着粗粗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包看着松松垮垮,里面大抵是没放几本书。

村小学距姜家村有些距离,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才到。

姜栀老远就看到一片空旷的广场,广场头是连绵的平房,这里就是村小学了。

村办小学条件很差,没有粉刷的墙壁上都是黑渍,远不如二十一世纪的教室明亮,广场上都是结伴而行的孩子,他们有的在念课文,有的在跳皮筋,很是热闹。


姜二典老娘在施莲舟的注视下头皮发麻,冒出了冷汗。

她止住干嚎,眼珠子一转,蛮不讲理道:“你们想把姜春带走也行,给二百块钱!”

话音刚落,她的目光又瞥见了不远处的汽车,口风陡然就转了:“不,二百不够,少说也得给五百块,老娘把姜春养这么大不费钱?你们就这么把人带走,就是拐子!”

施莲舟还没说话,顾隽就冷声道:“五百块钱?你配吗?再说了,把钱给你们,你们也得有命花啊。买卖人口,等着进班房吃牢饭吧。”

一听,姜二典老娘吓得脸色煞白。

她原本还想讨要好处,但听到要进班房,一时也顾不得再阻拦了,一手拉住姜兰往家冲去,明明裹了小脚,跑的倒是比成年男人还快。

她边跑还边喊:“我不认识姜春,不认识,谁想带走谁带走!”

姜栀看着这一幕,嘴角一抽。

蓦的,她想起“自己”也是“买卖人口”的一员,当即后背冒起了白毛汗。

不论是哪个年代,买卖人口的行为都是屡禁不止的,原因就是有市场,虽说农村不少吃不起饭的人都卖儿卖女,以求吃口饱饭,但这种行为的确是犯罪。

姜栀刚要带蛋子离开,就见站在顾隽身边的姜春对蛋子招了招手。

蛋子没有第一时间跑过去,而是抬头看向姜栀,大眼里的意思很明显:妈妈,我能去吗?

姜栀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不想叫施莲舟和顾隽注意到她,这个时候掉马甲可是要命的事。

蛋子这时已经跑到了姜春面前,两个孩子众目睽睽下咬起了耳朵。

施莲舟若有所思的盯着姜栀,不知在想些什么。

顾隽倒是觉得和这对母子颇有缘分,从医院到姜家村,一路上碰到三次了。

不多时,两个孩子停下了话茬。

蛋子依依不舍的看着江春:“春春姐,你一定不要忘记我。”

姜春眼睛里含着泪,她抬手擦了擦眼睛,重重点了点头。

姜栀没时间看女主男配分别的名场面,被施莲舟盯上,只觉得浑身紧绷如一根弦,她低着头都能感受到那一道高深莫测的审视目光。

听到两个孩子挥手道别的话,施莲舟敛了视线,姜栀也松了口气。

姜春跟着施莲舟和顾隽坐车离开。

人群中除了蛋子真心实意为她高兴,也只剩下一群后悔不迭的村民,早知道姜春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该好好和她相处才是,说不定还能趁机捞点好处。

姜栀看着疾驰而去的越野车,心头感慨。

她原本还想在女主面前刷刷好感度,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施南珠回归,小说团宠文主线即将开启,也算是步入正轨了,这样一来,施莲舟大概不会再回姜家村了,悬在她头上的利刃也稍稍偏离了角度。

回去的路上,蛋子神色有些许落寞。

姜栀斟酌了一下,说道:“舍不得你春春姐,你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出姜家村甚至沁县,以后就还有见面的机会,对不对?”

蛋子听了这话,深感有理,别过头看姜栀:“妈妈,我真的可以去上学吗?”

姜栀连忙点头:“当然!”

母子俩说话间,回了土坯房。

姜栀挽着篮子进了厨房,蛋子则拿着儿童画册坐在门槛上看的津津有味。

姜栀坐在柴堆旁的小札子上,托着脸颊,有些苦恼。


她打开扣着锁的房门,就看到蛋子正坐在床沿,手里端着她盛的炒米,大口大口吃的香。

一听到响声,蛋子嗖的抬起头,眼神亮晶晶地道:“妈妈!”

姜栀神色微软,上前摸了摸他的脑袋:“有没有好好吃饭啊?”

蛋子点头:“蛋子吃了好多呢,妈妈,你去哪儿了?”

姜栀笑着道:“你收拾一下,妈妈送你去学校。”

“学校?真的吗?我真的能去上学了?”

蛋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神色惴惴,胸口像是揣了一只兔子。

他也跟着姜跃进去过村小学,那里有好多人,他们都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知识,他那时候好羡慕,却也知道,妈妈是不可能花那么多钱送他去上学的。

可是今天,妈妈说要送他去上学了!

突如其来的美好让他有些不安,迟疑道:“要不还是不去了吧,要花好多钱。”

姜栀挑眉:“妈妈已经交过钱了,你不去的话,钱可都浪费了。快去收拾收拾,洗洗脸,洗洗手,妈妈把你送去,正好顺路去镇上,回头给你买个书包,好不好?”

“书包??”

蛋子一脸企盼地看向姜栀,他觉得整个人幸福地要飞起来了。

姜栀笑而不语。

蓦的,蛋子想起什么,疑惑道:“可是咱们不是要搬到镇上去吗?”

姜栀轻声道:“暂且不搬,快去收拾。”

蛋子想上学的心都体现在了行动上,他很快就收拾好自己,虽然袄子很破,鞋也漏了洞,但脸上的笑容天真明媚,还真像是迎着朝阳绽放的花骨朵。

姜栀把资料文件放进篮子里盖好,牵着蛋子去了学校。

她怕蛋子胆小怕生,还亲自送他进班,看老师把他安排在前排,他也没有丝毫不适应的感觉,松了口气,挎着篮子往镇子上去了。

她今天还要找孩子,时间很紧。

今天没了顺路车,她靠着一双脚,临近中午时才进了镇子。

姜栀抹了一把汗,没耽搁时间,直接去了镇文化馆图书室,她昨天已经和付编辑约好了在这里交接文件,倒是省了很多功夫。

图书室。

姜栀一进门,就看到付编辑攥着手,一脸焦虑的走来走去,脸上还隐约有后悔之色,显然是觉得自己昨天把文件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妇人的举动很草率。

付编辑一抬头,恰好看到姜栀,一时激动的眼泪都要落下来了。

他真怕今天见不着人,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眼睛期盼的放在姜栀挽着的篮子上:“同志,你可算是来了。”

姜栀笑笑,也不卖关子,取出昨晚彻夜翻译出的文件递过去。

付编辑赶忙接过,一字一句细细查看,虽说不认识英文,但对方翻译的这份文件文辞流畅,内容也和租赁聚华街息息相关,绝不是可以自由编撰出的东西。

这时,他看到文件底部的白纸,这一看,瞳孔就忍不住放大了几分。

这是……

他震惊的抬头看了看姜栀,又低头看白纸上的内容,上面罗列着外商所书文件的不足之处,每一条都直逼核心,为他们镇子争取了不少利益。

这真是一个村妇能看出来的东西?

刘弯子看付编辑的脸色不断转变,还以为是对方翻译的文件有问题。

孰料,付编辑神色突然变得郑重起来。

他从上衣内兜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姜栀,语气感激:“这次真是多亏了姜同志,这是你的酬劳,不多不少,一千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