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含辛茹苦》是作者“林有成”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都市小说,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林有成林兆喜,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林有成从未想过他会突然穿越1983年,一天之内死老婆,当六个萝卜头的爸爸……对此,林有成的内心是选择死亡。不过在死之前,林有成还要想办法把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小萝卜头拉扯大,为此林有成不得不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拿起笔杆子赚钱养娃……————本文又名《鳏夫总是在写爱情故事,是人性的使然,还是道德的寂寞?》、《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成为带娃鳏夫后,一边养娃,一边搞文娱的80年......
主角:林有成林兆喜 更新:2024-01-24 09:02: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有成林兆喜的现代都市小说《含辛茹苦》,由网络作家“林有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含辛茹苦》是作者“林有成”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都市小说,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林有成林兆喜,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林有成从未想过他会突然穿越1983年,一天之内死老婆,当六个萝卜头的爸爸……对此,林有成的内心是选择死亡。不过在死之前,林有成还要想办法把这一群嗷嗷待哺的小萝卜头拉扯大,为此林有成不得不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拿起笔杆子赚钱养娃……————本文又名《鳏夫总是在写爱情故事,是人性的使然,还是道德的寂寞?》、《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成为带娃鳏夫后,一边养娃,一边搞文娱的80年......
在80年代,文学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中心,文学不仅走在文艺界与思想界的前面,而且走在整个时代的前面。
在这个时期,文学获得了主体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正直的束缚,获得了相对自由发展的空间,各种文艺思潮此起彼伏,而且在这个时候,商业化的大潮还没有侵入这一领域。
再就是,文学期刊发行量的天文数字,一个地方性刊物可以发行几十万份,而《人民文学》《当代》、《收获》等全国性的大型期刊都能达发行量的最高峰,不少刊物的编辑都会带着无限的留恋回忆起当时80年代的辉煌。
现在不需要回忆,因为林有成就身处这个文学的时代。
即便《小说月报》的发行量比不上《收获》,《当代》这样的期刊,但毫无疑问发行量也是相当大的。
尤其是这一次《小说月报》还难得的同时发行双册刊,这真的就让很多文学爱好者十分意外,一个个都翻看这最新的两期《小说月报》。
因为这个原因,全国自然在一夜之间有非常多的人看了林有成写的这篇爱情小说《山楂树之恋》。
真的就是一颗炸弹投下,杀伤力巨大。
杀伤无数!
一个个读罢,流着泪,仍然在脑海中横亘着老三的那句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年轻的邮递员郑勇便是这其中之一。
郑勇对于林有成写的这篇《山楂树之恋》自然十分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故事,凭什么能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然后,让郑勇他没有想到的是林有成写的这篇《山楂树之恋》居然会是如此纯净美好,真挚而动人的爱情。
“林大哥,你这篇小说《山楂树之恋》故事是真实的嘛?”
郑勇一大早送信的时候,就跑来和林有成这位作者诉说心中的感受,因为他胸口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都看哭了。”
看见郑勇有些红肿的眼睛,似乎真的有痛哭过,林有成正在给林兆乐洗尿布,抬头说道:“故事也许是有发生过。”
也许有?
这话是什么意思?
“那是林大哥你听说过的故事吗?你之前也有上山下乡,是你那个时候听说的?”
对于郑勇的这个问题,林有成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郑勇看见林有成如此,他是真的非常好奇究竟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发生的,因为故事写得实在是太真实了。
当然,最让他为之触动的还是老三那个人。
郑勇想要说什么,可是又觉得再多的文字、再优美的辞藻在面对老三灵魂的时候都会显得无力和苍白。
隔了一夜,他对于林有成写的这篇小说《山楂树之恋》竟然还是无法作出评价。
那种震撼,不是他的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的,那种震撼,在他看来,这个故事太过真实,也许就是来源于这是一个真实地发生在七十年代的故事。
郑勇望着林有成,说道:“林大哥,我真的有被你写的这篇小说感动哭,感谢你写的老三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透过纸页,还能为这样的爱情动容流泪。”
“老三他真的太伟大了。”
“感谢老三的存在,让我们可以学会相信,相信美好的事物,比如爱情,比如另一个纯净真挚的生命。”
“林大哥,我必须要和你说,我已经很久没有流泪了。但是你写的这篇《山楂树之恋》却让我的泪如倾盆之雨。我其实不喜欢悲剧,不喜欢那种心碎的无以为加的感觉,可是看到你这篇《山楂树之恋》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了。”
“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这篇小说,其实从中间部分开始,我的眼泪就没有停止过。我不承认我是脆弱的,但我确确实实是易受感动的。为那不熟悉的年代里生死相依的爱情,我的心,从开始的那一刻就没有停止颤动过。”
“此刻,我只想为老三呐喊——爱情啊!!”
林有成洗着尿布,听着郑勇的话,他能感受到郑勇的激动和兴奋,那泛红的眼睛带着感动的光芒,同样也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老三的敬意。
对此,林有成此刻的内心是一片平静。
他不晓得么得是麻花子爱情,他只想知道么得时候有纸尿裤卖,这样他就不用再洗他娃娃的尿布了。
很显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林有成只觉得洗尿布很痛苦。
但此刻悲欢也有相通的,不仅仅是郑勇,可以说看过这个《山楂树之恋》的所有读者都这一颗催泪弹狠狠炸伤。
一个个被炸得热泪盈眶,满脸泪痕。
不说整个文坛为之一震,也绝对是全国无数读者都被这个故事给震惊得泪流满面。
在这样一个故事还不俗套的年代,此刻林有成写下的这个《山楂树之恋》真的就是如同一道惊雷,直击所有读者心脏,让他们浑身都随之颤抖。
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学爱好者,不同的读者都知道了林有成写的这个《山楂树之恋》的故事,一个个都开始为之疯狂。
“你一定要看《小说月报》最新那两期的《山楂树之恋》,太感人了,我哭得不行,你一定会被那个故事感动的。”
“我看了,哭个不停,我现在很想知道这部《山楂树之恋》究竟是不是真实故事。”
……
“老林,你看那个《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吗?”
“什么小说?”
“《小说月报》上最新发表的一篇小说,特别精彩,看完以后,我真正见识到了最伟大,最纯真的爱情!”
“有这么夸张吗?”
“是真的,你一定要看,实在是太精彩了。”
……
就像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同时产生不可估量的轰动,话题中讨论的都是关于林有成的那篇《山楂树之恋》,一个个都想去看这个火热的故事。
“同志,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还有吗?”
就这样,一股山楂树的文学爱情风暴正疯狂袭来。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上世纪80年代,在很多人眼里,是文学的“黄金时代”。
那时,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是今天无法想象的。
就像现在,谁也没有想到林有成的这篇小说《山楂树之恋》在期刊发表,能使得《小说月报》创下两天销光的纪录。
关键这还是一刊双册!
关键《山楂树之恋》发表之后,凭借细腻真实的文笔,纯真美好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爱情大地震”。
上沪市的《文汇报》率先刊登了青年文学评论家黄平的评论文章《纯真美好的爱情——读〈山楂树之恋〉》,评论写道:“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不愿这样的爱情故事绝版,在那个单纯得近乎荒诞的社会环境下,老三他诠释了另一种爱的单纯。相较于爱情的纯真,我认为这是一篇关于性压抑的原始考察报告……”
此文的发表,掀开了《山楂树之恋》关于纯真爱情,关于性压抑的讨论序幕。
紧随其后,《文艺报》、《燕京日报》、《青年评论家》、《文艺报》、《羊城晚报》、《文论报》、《德城日报》、《作品与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大约百余篇文章,从文学价值和社会效果等不同角度对林有成这部作品《山楂树之恋》的爱情进行探讨,十分火热。
津城,《小说月报》杂志社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杂志销光,需要加印的消息。
作为编辑部的主编马京海兴奋地和编辑部宣布了这个消息,说道:“这还是第一次啊!”
林红霞也一脸兴奋地点了点头,说道:“双月刊证明是成功的,我认为是因为林有成的那篇《山楂树之恋》,我哥哥看了那篇小说都哭了,一个劲地问我林有成这位作者的事。”
“我也是,我家那个看完《山楂树之恋》哭得不行,还问我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有别的编辑也兴奋地说道:“林有成的那篇《山楂树之恋》是真的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最近很多报纸上都有这篇小说的讨论。”
“是啊,很多报纸都有作者评论林有成的这篇《山楂树之恋》,高度赞赏这篇小说里面的爱情。”
作为林有成的编辑,也是杂志社的副主编董照自然也很开心,说道:“《燕京文学》那边的刘岩还特意打电话问我《山楂树之恋》这篇小说的作者林有成,他对这篇小说也深受感动,直言老三真的就是完美的男人。”
林红霞一听董照这话,连连点头,说道:“是啊,老三他就是完美的男人。”
“不过,老照,你可小心林有成被别的杂志社编辑抢稿,挖了墙角。”
董照眉头一挑,有些担忧地说道:“他这要是真的往别的杂志期刊投稿我也没办法啊。”
“怎么能说没办法,董照同志,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是啊,我看老照,他林有成要照顾孩子,来不了津城,我看你要不去一趟德城,见一下这位林有成。”
这话一出,董照还没说话,林红霞倒是眼睛一亮,她也想去见一下那位丧偶的林有成,想要当面和林有成聊一下老三和静秋的故事,更想问一下林有成究竟是怎么会想到《山楂树之恋》这个故事。
董照听见同事这话,也觉得破有道理,他也挺期待和林有成见面的。
“我觉得可以考虑。”
主编马京海点了点头。
其实这也是现在编辑部对于作者的重视,有编辑甚至骑着车去找作者改稿。
就在编辑部的编辑还在讨论林有成的这篇《山楂树之恋》的时候,有编辑提着一大麻袋信走了进来。
“这么多信啊?”
“我刚看了一眼,很多读者来信,写给《山楂树之恋》。”
“这都是给林有成写的吗?”
“大多都是的。”
其他编辑听见这句话不禁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的信居然都是写给林有成的。
“我看我们应该直接把这些信寄给林有成,而且要让读者们知道林有成的那边的地址。”
主编马京海说道:“已经有很多读者打电话来杂志社问《山楂树之恋》作者,我看他们其实也是想知道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林红霞望着面前这些信,瞪大了眼睛,不禁说道:“那,那也就是说可能写给林有成的信不止眼前这些,还有很多读者直接寄到了德城的林有成家里?”
“应该是吧!”
董照不知道德城的邮局最近有多头疼因为一时间有收到特别多的信件,可是根本就没有写具体的地址,有的直接就写“德城,林有成”,这可就十分难为邮递员。
要不是因为《山楂树之恋》在德城讨论度也相当火热,只怕邮递员根本就不知道在偌大的德城去哪找一个叫林有成的人。
这段时间,郑勇已经数不清自己往春风巷送了多少信件,可以说那些信件都是寄给林有成的。
“林大哥,你这是——?”
郑勇看见林有成似乎在用木板专门制作了一个大信箱,准备挂在院中墙上。
“信箱,你以后可以直接放这里面。”
林有成擦了一把汗,说道:“这样方便一些。”
郑勇一听林有成这话,看了一眼那个信箱,不禁说道:“林大哥,我觉得你可以准备了一个敞口提篮,信件这么多,以后每次打开信箱,你可以用提篮在下面接着,不然信件会落满一地。”
“噫,这个你说得对!”
林有成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又望着郑勇,问道:“还是给我的信吗?”
“是的。”
“小郑,真得是辛苦你了。”
“林大哥,不辛苦,他们和我一样都被你写的《山楂树之恋》所感动。”
郑勇从包里又取出十几封信,交给林有成,说道:“这一次还是有人不知道你的具体地址,只是写着德城,但应该就是寄给你的。”
听见这句话,林有成也不得不佩服那些写信的读者,真得是太热情,即便不知道他的具体地址也要写,真得让他都无颜以对,他现在都没来得及看那些信件。
因为信件实在是太多了。
真得太多了!
林有成接过郑勇递过来的十几封信,刚准备说什么,就看见谢春霞领着一行人走了进来。
“记者同志,那位就是林有成。”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怎么办……”陈靖喃喃自语。脑袋一片空白,“我杀了他。”
“妈……”
这个声音,令陈靖的目光转向女儿。女儿的脸颊惨白,但双眼充血,下方犹有泪痕。陈靖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流的泪。
陈靖再次看着地上躺着的那个人,即希望他起死回生又不太希望他复活的复杂心情占据了她的心头,不过看来他的确是活不过来了。
怎么办——就在陈靖再次呢喃时,敲门声传来。
她太过惊惶,以致全身像痉挛似的颤抖。
……
林有成放下笔,揉了揉手腕,果然手写字久了,还是容易酸痛,甚至发抖。
他是真的不知道那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怎样在四十三天手写,写完四十三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那真的是生死疲劳啊!
至于那篇《红高粱家族》更是厉害,十四万字的样子,一个星期写完,一天要写两万字。
在这个时代,这都是完全是手写啊。
他真的不得不服。
当然,也许是因为那位作者比他轻松,毕竟不用像他这样带娃。
林有成起身揉着自己的老腰,活动了一下身子,实在是不能久坐,久坐让他这本就孱弱的老腰更加岌岌可危。
林有成一边揉着自己的腰,一边又看了一下旁边的小萝卜头,还在自顾自地玩着。
这样很好。
不哭闹,自己安静地玩,就是他的贴心小棉袄。
林有成收回目光,看着面前的这个爱情故事。
他现在写得这个爱情故事,又或者说是推理故事。
之前,林有成就想过,也许会因为这篇小说的出现,以后他会成为很多人的爸爸,成为推理之父。
毕竟像他现在国内写推理小说的作者还是少数,更别说是像《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的匪夷所思的推理小说,即便像后面那位去文化馆的牙医作者写得那篇先锋小说《河边的错误》其实更多是在形式上对侦探叙事的戏仿和拆解。
当然,林有成并没有想过要成为推理之父。
他也没有想过成为很多人的爸爸。
毕竟他现在当六个萝卜头的爸爸就已经够辛苦的,可没想着去当更多人的爸爸。
现在他写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很明显是推理小说,却不同于其它的侦探推理小说。
和纯文学不同,推理小说不单单要注重故事性,还要兼具意外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结局或是谜底的设计,一直都是推理小说的最大魅力。
通过对登场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各处埋下伏笔,甚至会利用一些叙述手段使读者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最后在谜团解开时所带来的冲击和意外,这就是魅力所在。
可是《嫌疑人X的献身》明显不同,短短十几章,开头两章就给出了谁是犯人,犯罪过程以及犯罪实施的结果展现出来,可以说已经将所有的谜底揭晓。
但是,这样的谜底却并不是真正的谜底。
因为对林有成而言,这个推理故事其实惊人的除了是令人惊骇的诡计,还有那一份无比真挚纯粹的爱情。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
林有成想到这段话,依旧还是会被故事里面那个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而心惊。
现在林有成自然是要将这个故事给改写,改写到属于这个年代。
但是诡计依旧不变,那一场用生命奉献的爱情也不变。
他现在写的这个爱情故事,就是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弘在经历那个特殊年代之后更加沉默寡言,但有一件事例外,石弘每天都有去一家饭店吃面,只为看一眼在饭店做事的邻居陈靖。而陈靖与女儿相依为命,失手杀了纠缠的前夫。为救陈靖,石弘提出由他料理善后。
谁都没有想到,石弘以数学家缜密的逻辑思考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为陈靖提供了天衣无缝的不在场证据,真正将这一场震撼人心的骗局做到了极致……
林有成其实也不确定这篇小说是否合适。
但是就像他之前和董照聊天说的,现在是文学的春天,一个文学思想迸发,自由发展的好时代。
即便是百花齐放的春天,他根本就没有顾虑。
毕竟这样一场爱情,不管到了什么年代,都会让人感到惊心。
既然惊心,他又何必担心。
这样一想,林有成又伏案,继续写了起来——
“石弘决定协助她毁灭证据,他认为光是处理掉尸体还不行,一旦查明尸体身份,警方必然会找上她。到时她和她女儿,不见得能永远否认到底。于是他拟的计划是,另准备一具他杀尸体,让警方认定那就是陈靖的前夫。警方想必会逐步查明被害者是在何时何地如何遇害,但警方调查得越深入,陈靖的嫌疑就会越轻。这是当然的,因为那具尸体本来就不是她杀的,警方调查的其实是另一件杀人命案。”
汤川淡然道出的内容,简直匪夷所思。
“石弘会想出这么异想天开的计划,八成是因为他平常总是走那个堤防吧。每天望着那些返城的盲流,也许他平时就这么想:他们到底是为何而活?难道只是这样默默等死吗?就算他们死了,恐怕也不会有任何人察觉,更不会有任何人难过吧——不过,这只是我的想像。”
“所以石弘就认为,杀死那样的人也没关系吗?”
“他应该没这么想。不过石弘思考对策的背景有他们存在,这点应该不可否认。我记得之前跟你说过,只要符合逻辑,再冷酷的事他都做得出来。”
“杀人符合逻辑吗?”
“他想要的是‘他杀尸体’这片拼图。要完成整幅拼图,就不能少了那一片。”
……
林有成写到这里心情不禁有些沉重。
原谅他一个孤独的鳏夫实在是很难想象一个人爱一个人,可以爱到这样的地步。
也许,爱情有的时候——
就像深爱着的那一个人的眼睛,不仅放火,还杀人。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的确是个难题。
一旦查明死者身份,警方肯定会来找陈靖。她们母女俩能熬得住警方执拗的连番审问吗?如果只准备一套脆弱的否认之词,只要一被警方抓住矛盾,立刻会出现破绽,到时肯定会忍不住把真相和盘拖出。
一定要备妥完美的逻辑和最佳的防御,而且必须现在立刻架构。
别急,他这样告诉自己。焦急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方程式一定有解答。
石弘闭上眼。面临数学难题时,他总是这么做。一旦隔开来自外界的讯息,数学程式就会在脑中开始不断变形,然而现在他脑中出现的并非数学方程式。
……
“爸爸,这道题怎么解?”
林兆喜拿着自己的数学作业跑来问林有成,以前她是不会来问林有成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她会问林有成,而且她的父亲都知道答案。
这就让林兆喜心里越发觉得自己的父亲厉害。
原身虽然高中没有毕业,但是林有成却是实打实地大学毕业,虽然学的是文,而不是理,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林有成还是可以解答的。
林有成看见林兆喜过来问他题目,自然是放下手中的笔,第一时间给林兆喜解答题目。
没办法,带小萝卜头不仅仅是照顾吃穿,还要辅导作业。
在这一点上,林有成自认为自己是比孩子他妈要做得好一些,毕竟孩子他妈的文化水平不高,自然没有办法给小萝卜头答疑解惑。
看着面前这数学书极具年代感的封面插图,很有生活的气息,林有成不禁感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毒教材,这个念头只是在林有成脑子里一闪而过,开始看林兆喜问的数学题。
林有成原本以为林兆喜要问的是数学题,但是没想到林兆喜居然问的是珠算?
好吧,在80年代小学数学课本上还有珠算课程。
这自然也就有孩子背着珠算盘去上学。
“……”
原谅林有成这个21世纪的大学生压根就不知道算盘的计算法则。
有点尴尬,没想到还有大学毕业的林有成也不会的小学数学题。
不过好在,还有原身的记忆。
当然原身自然是学过一些珠算的,记忆里面还有些关于珠算的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去一进一……
林有成皱着眉头,努力让自己讲解清楚,说道:“老师应该说过,梁的上方算珠叫上珠,梁的下方算珠叫下珠,1个下珠表示1,那5个下株就表示5,1个上珠表示5,对不对?”
林兆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喜儿,你可以这样理解,一只手就是上珠,一根手指就是下珠,一只手有五根手指,那么也就意味着1个上珠有5个下珠。”
“我明白了。”
林兆喜笑着点了点头。
“喜儿,你再看定位点也就是个位所在的位置,那么这个就是5的意思,这个就是15的意思。”
林兆喜成绩不差,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又问道:“爸爸,你可以帮我买算盘吗?”
“当然可以。”
林有成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女儿纸上谈兵,看图心算,毕竟那样打算盘是真的有些心酸。
以前是原身舍不得那个钱,现在他自然不会省这个钱,毕竟老话说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关键林有成现在也不缺这个钱,他觉得也是可以给林兆庆也买了一个算盘。
至于上学前班的林兆美就算了,以后这些更小的萝卜头可以用以前姐姐哥哥用过的算盘,这也算是勤俭节约,持家有道。
“太好了!”
林兆喜听见林有成答应给她买算盘,开心极了,她很早以前就想要有一个自己的算盘。
“谢谢爸爸!”
林兆喜拿着自己的书高兴地跑开了。
看见林兆喜高兴地离开,林有成却是松了一口气,他在这一刻还是感谢原身记忆里面还是有珠算,不是真的不学无术。
不然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林兆喜解释后面那些三盘清、九盘清、打百子的意思。
当然,也还好林兆喜没有继续问。
对于珠算消失在小学课本上,林有成倒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以后再也看不见孩子背着算盘上学的画面。
林有成把目光收回,望着面前的格子纸上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不知为何林有成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虽然没有学过算盘,但是他却知道一道在这个年代还未被解开的世界数学难题的答案。
应该说,林有成只是知道答案和思路而已,至于完整的解题过程他并不知道。
毕竟他学的是文科,要不是因为对那个新闻感兴趣,可能他也不会去特意了解那道特别的世界数学难题。
在《嫌疑人X的献身》这个故事里面,石弘是百年不遇的数学天才,因为那个敏感特殊的时期后面变得愈加沉默,后面如果不是陈靖母女的一次敲门,可能也就选择了上吊自杀。
林有成只是在想,对于石弘这样一位逻辑思维缜密,天赋出众的数学家,如果说他在这个故事里面如果解开一个世界数学难题,会不会成为故事里面不为人知的伏笔。
原来的故事里面数学天才石弘是想要证明已经被证明过的四色原理。
那么,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不曾被证明过的数学难题呢?
而且在这个故事里面,其实也不需要完整的解题过程,只是需要答案和解题思路。
也许,简单的一笔带过,不动声色,才是最好的伏笔。
会不会在很久以后的未来,那个数学难题被解开,然后发现那个数学难题早就被小说里面的石弘给出了正确答案?
又或者是——
在不久的将来,偶然间,有读者发现了石弘给出的那个世界数学难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当然,又或许——
这个简单,一笔带过的正确答案,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有人注意到。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京城,12月1日。
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发表,因为文学圈子里面的那个传言,相比起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京城这边倒是更多的文学工作者去买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
“刚下班,怎么这么着急啊?”
“能不着急嘛,这一期可是有那位林有成新写的小说,我听说《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小说月报》都抢起来了。”
“你从哪听说的?”
“我听我表叔说的,他在出版社工作,说等着看究竟是什么先锋之作。”
两位女生朝着报摊赶去,就是冲着《小说月报》里面有林有成新写的小说。
“我很喜欢那篇《山楂树之恋》,特别喜欢里面那个深情的老三,不知道林有成他这新的小说是什么故事。”
就在两位女生赶到报摊想要买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居然会被告知没有了。
“没有了?”
“怎么就没有了啊?”
报摊的主人摇了摇头,说道:“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上午倒还好,下午好多人都来要买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一直说什么林有成的小说,《嫌疑人的先生》?”
“《嫌疑人的先生》?这个名字好奇怪啊。”
“别管了,快去别的书店报摊去看一下,这么多人都来买,这篇《嫌疑人的先生》一定很精彩。”
应该说,不是精彩,而是震惊,而是骇人。
可以说在同一天,《小说月报》上出现的林有成这篇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真的就是震惊了所有看过人,谁都没有想到林有成这位中年鳏夫在处女作《山楂树之恋》之后,居然会带来如此惊人的一个爱情故事。
真的就是太惊人了!
一个数学天才居然为了帮助一对母女隐藏杀害前夫的罪行,和警方展开了一连串的斗智,设计了一场匪夷所思的骗局。
这一场骗局不仅仅是惊到陈靖,让陈靖呆愣,难以置信,也震惊了所有看这个故事的人。
“要告诉你这件事,我实在很为难。”事实上,汤川他也的确痛苦地表情扭曲。“因为石弘绝对不会希望我这样做。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一定希望至少不让你发现真相。这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你。你如果了解真相,你将会终生背负比现在更大的痛苦,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得不告诉你。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让你明白他有多爱你、是怎么把全部的人生都赌下去,那他未免牺牲得太不值了。虽然这不是他的本意,但看到你这样一无所知,他实在无法忍受。”
陈靖感到心跳剧烈,喘不过气,几乎随时都会昏倒。汤川想说什么,她毫无头绪。但从他的语气,她已察觉那个答案必然超乎想像。
“到底是怎么回事?”她的措辞虽然强悍,声音却虚弱得颤抖。
“那起命案……石桥洞杀人命案的真凶,”汤川做个深呼吸,“就是他,是石弘没错。不是你,也不是你的女儿,是石弘杀的。他并非冒名顶罪,他才是真凶。”
眼看陈靖听不懂这段话,呆坐当场,汤川又加上一句“不过——”
“不过那具尸体并不是你的前夫。虽然看起来像是,其实是另一个人。”
“石弘为了保护你,犯下另一起杀人案,那是在三月十日,你前夫遇害的隔天。”
……
一如陈靖最初还无法理解汤川的意思,但是很快陈靖她就完全明白了。
所有的读者也都完全明白了。
就像此刻,在德城的李爱红明白了,盯着手中的那本《小说月报》,看着上面的文字,她用力吸了一口气,用手捂着嘴,她只觉得她全身的血液沸腾,灵魂似乎都在发颤。
为了掩饰陈靖的杀人,又杀了另一个人?
这就是嫌疑人X的献身?
李爱红真的被震惊到灵魂发颤,无比激动,她完全没有想到爱一个人可以爱到这个地步。
原来在石弘面无表情的背后,其实藏着常人难以理解底蕴的爱情。
陈靖以前从没遇到过这么深的爱情,她也从未遇到过。
……
如果说有人看到爱情,看到了匪夷所思的骗局,但是对于文学工作者则是看见了匪夷所思的情节和故事架构,这样的一篇小说实在是太新奇了。
前所未有,真的就是前所未有。
不是伤痕文学,也不是反思文学,而是从未有过的爱情推理小说,从未出现过的犯罪情节设计。
这样的情节设计,在很多文学工作者看来其实就是伏笔,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林有成的这个伏笔居然会如此深,但又设置得形同空气,无声无息。
石弘的布局把警察拉进了一个死循环的黑洞,他们所调查的不在场证明永远是真实的不在场证明,读者也和警察一样,大部分时间也都纠结在为何不在场证明这么真实,直到接近结尾,汤川说出真相,一个个才明白石弘这个布局的真正意义。
震撼,真的就是震撼!
看完这篇小说的每个人都被震惊到失声。
细腻的白描手法将凄美纯粹的爱情与严谨缜密的完美推理编织起,强烈撞击在心脏里面,一个个的心脏都狠狠地被林有成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给冲击到了。
巨大的冲击力,让每一位看过故事的人都被冲到理智与情感的虚幻世界中,看见了无懈可击的逻辑下所深藏的悲凉、孤绝与痛苦,还有那一场纯粹到极致的爱情。
这样深不见底的爱情,出现在一篇犯罪推理小说里面,随着案情真相的逐渐浮出水面而逐渐显露出来的。而当浮现出全貌以后,所有读者已经将发现,这爱情不止如同一头鲸鱼那么震撼,也不止如一座冰山那样伟大,而是谁也不知道有多深。
这是除了石弘谁也做不到的最纯粹的爱情,也是除了石弘谁也想不到的最好的诡计。
因为他设计的这个迷局真是堪称完美,不在场证明简直无法推翻。
此刻,所有读者都明白了为什么小说名为“嫌疑人X的献身”,所有读者也都听到了石弘最后那泣血的嘶吼和灵魂被摔得粉碎的声音。
石弘这位嫌疑人那灵魂撕碎的声音一出,如同一道轰隆巨响的雷鸣闪电,那当真是——
石破天惊!
没错,真的就是石破天惊!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谁都没有想到,在写过那篇《山楂树之恋》的纯洁爱情之后,林有成在新的小说里面又会带来如此纯粹的爱情。
这真的就是匪夷所思,惊艳无比!
结局带出来的不仅是一个石破天惊的陷阱,也是一段石破天惊的爱。
爱一个人,可以爱的如此镇定,爱的如此沉默,爱的如此不顾一切。
只知道殉情是一个爱的极致,却不知石弘这样的爱也将爱带到了另一种极致。
可以说这样一篇小说,真的就是在整个文学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真的就是前所未有的爱情推理小说。
真正说起侦探破案小说,虽然古代有“包公案”、“狄公案”等破案题材的公案小说,还有像《洗冤录》这样的法医断案,但是和现代侦探小说相比,古代公案小说的立意重伦理轻法律,案件描写重结果轻过程,调查案件和取证重主观臆断轻科学推理,破案的手法大多依靠“冤魂托梦”,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诸如通过“手上沾油来确认罪犯”这样的刑侦手段,不过占比并不大,故而还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
一直要到十九世纪中后期,1896年中国人初识福尔摩斯,以程小青为代表的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一批作家,通过不懈地努力,开创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侦探文学。
尤其是程小青这位“中国侦探小说之父”一生都不遗余力地在中华大地普及侦探小说文化,翻译了大量欧美各国优秀侦探作品,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侦探小说,最知名的自然就是程小青的《霍桑探案》。
后面程小青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的侦探文学杂志《侦探世界》,可惜十一个月后该杂志就被迫停刊了,不过原创推理小说的热情已经抵挡不住,此后《大侦探》、《新侦探》、《蓝皮书》、《红皮书》等侦探杂志陆续诞生。
这些侦探杂志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时代原因,很多当年的杂志也散落人海再也找寻不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上只知道除了程小青、孙了红之外,晚清民国还有一大批作家在写侦探推理小说,但是具体的内容根本无缘得见。
相较于西方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交相呼应的中国推理小说第一次辉煌,只能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个模糊名字。
可是,现在林有成带来的这一篇《嫌疑人X的献身》是毫无疑问的爱情小说,但同样也是毫无疑问的推理小说。
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真正就是一道惊雷炸响。
这样一道惊雷,让文学工作者恍然,原来除了伤痕反思文学,还有这样的小说,将推理与社会与爱情完美地融合。
这真正的就是如同在推理文学的废墟上开出了一朵无比惊艳的花。
这样一朵花即便是开在百花齐放的文学春天时代,也完全让所有人都为这朵花而惊艳。
实在是太美,太动人,太新奇了。
可以说一时间,关于《嫌疑人X的献身》的风潮在整个文学圈都沸腾,真的就如张伟所说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你怎么能错过这样的一篇小说啊!”
《人民文学》的主编汪蒙望着张伟,心中自然是十分遗憾和可惜,痛心疾首地说道:“林有成的这篇小说才是真正的先锋之作啊!”
“这样开创性的小说,就应该出现在《人民文学》的杂志上啊!”
编辑部的其他编辑也都看过了林有成的那篇《嫌疑人X的献身》也都非常清楚林有成这篇小说究竟有多精彩。
即便是让他们这些看书无数的编辑也都拍案叫绝,更不用说那些读者看完这篇小说真的就会为林有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惊叹而折服。
“现在《小说月报》杂志外面真的就是卖疯了,不停地刊印,还是不够,都是因为林有成的那篇《嫌疑人X的献身》。”
“是啊,现在都是在讨论石弘这位嫌疑人的献身。”
“我们要不要转载林有成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
“《人民文学》必须是原创稿子,不能像别的杂志转载林有成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
“是啊,可惜啊,要是这篇小说最初一开始就是我们《人民文学》发表的,就好了啊!”
……
张伟听见主编和同事的话,其实他自己也很遗憾,不过他还是低估了《嫌疑人X的献身》这篇小说的影响力,真的不仅仅是轰动文坛那么简单。
12月3日,《文学评论》率先刊登了青年文学评论家周易的评论文章《正面讨论石弘的爱情——读〈嫌疑人X的献身〉》,评论写道:“若用爱情来解释石弘信徒本质的伟大牺牲,这的确令包括陈靖,还有看着小说的我们常人觉得难以想象,并为这种程度的爱情唏嘘不已。可是在我看来,这不是爱情啊。不是的。这是一个人对于孤独的反抗。所有寻找并维护精神信仰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对孤独的反抗。可是,石弘的反抗还是失败了,他的计划如此无懈可击,在凭一己之力画了一个绕晕所有人(包括读者)的圆大功将成时,还是失败在了与原点重合的最后一步上……”
紧随其后,12月8日,《燕京文学》第12期予以转载林有成的《嫌疑人X的献身》,并刊登周波的评论文章,“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都令人唏嘘折服的奇作。有人从中看到纯粹的爱情。有人从中看到残酷,为了所谓的爱情,竟能视无辜者的生命如草芥,予取予夺。有人从中看到温暖。有人从中看到诡计,那为湮灭犯罪而运用的匪夷所思、无比强大的想象力让警察都叹为观止。有人看到宿命的对决,设计别人解不开的谜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难?自己想出答案和确认别人的答案是否正确,何者较容易?有人从中看到社会,看到无人在意的流浪汉……”
这远远还只是冰山一角。
《嫌疑人X的献身》发表之后,迅速受到了国内各大文学选刊的密切关注和跟踪选载,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在讨论林有成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
《作品与争鸣》分两期给予转载,《中篇小说选刊》在头条位置转载,《湘江文艺》也第一时间转载……
真的就是相当火热。
可以说,在这个文学的春天,林有成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真的就是让无数文学爱好者都看疯了。
汤川解密了石弘的计划却看不尽石弘灵魂深处的孤独与深情。
80年代的文学爱好者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小说,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犯罪,这样的诡计。
真正就是一场文学大地震!
不对,应该说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大地震,而是社会上的大地震。
因为就连林有成也没有想到,居然连警察也都开始研究学习他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
是的,谁都没有想到!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谁能想到作为一个搞文学的斯文人,张伟一个没控制住,直接说了糙话,而且还是当着林有成孩子的面。
没办法,谁让林有成的这篇小说就是太TM牛批了!
看见林有成,还有四岁的林兆满和两岁的林兆欢都望向他,张伟瞬间就反应过来,他刚才说脏话了。
“咳咳,叔叔刚说得是——”
张伟扯了扯嘴角,尴尬地说道:“喔,草,马和牛……这个都要吃草。”
好吧,张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编出来的。
好在,林兆满和林兆欢只是望了一眼张伟,又继续玩着手上的竹蜻蜓。
“有成,不好意思啊,不应该当着你孩子的面说这话,可是你这小说写得真T——太好了!”
张伟走到林有成身边,心情依旧很是激动,现在他都没有喊林有成同志,而是直接称呼有成。
他真的没有想到林有成居然会写出这样一个故事,真的太绝了。
林有成看着张伟激动的样子,他很能够理解张伟为何如此激动,因为《嫌疑人X的献身》这本小说就是这般惊人。
那意想不到的诡计,是真的太过骇人。
“有成,你这篇小说一定要发在《人民文学》!”
还不等林有成开口说什么,张伟就一把抓住林有成的手,急急地说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林有成能够看出张伟是真的被这个故事给震到了,发自内心地想要这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可是他之前答应过董照。
“我之前答应过董照编辑,这篇小说要寄给《小说月报》。”
张伟一听林有成这话,瞬间就急了,他怎么能看着这样一篇精彩绝伦的小说不出现《人民文学》的杂志上。
“有成,你听我说,你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一定要上《人民文学》,《人民文学》才是最适合你这篇小说的文学杂志。”
“你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太精彩了,在我看来是真的打开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一定要上更好的文学杂志啊!”
在张伟看来,林有成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如果一旦发布,绝对会震惊整个文坛。
这不仅仅是小说精彩,更重要的是林有成写得这篇小说具有开创性,绝对的先锋之作。
听见张伟的话,林有成自然也知道《人民文学》要比《小说月报》更有分量,但是谁让他前面都已经答应了董照。
“张编辑,我这前面都答应了董照编辑,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不用不好意思,有成,你这篇小说真的就应该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这才是最好的!”
张伟望着林有成,实话实说道:“有成,我必须要说看了你的这篇小说,真的就是让我头皮发麻,灵魂都因为欣喜震惊而颤抖,看完以后脑子里都是你这个故事。”
“作为一个编辑,我真的都想直接把这篇小说的稿子抢走,立马就发表在我们《人民文学》的最新一期上。”
这话并不是张伟说的假话,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真的有想过直接抢走。
林有成能够感受到张伟的诚意,但是之前董照过来,他也一直记着董照的诚意。
“主要我这边已经答应董照那边了。”
张伟一看林有成实在是没有办法攻破,他又不能真的直接把稿子抢走,只能无奈地说道:“有成,你放心我亲自和董照说。”
林有成有些怀疑地望着张伟,不知道张伟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家里有电话吗?”
“没有。”
他家里怎么可能会有电话那个稀罕物件。
张伟望着林有成,说道:“你晓得《小说月报》编辑部的电话不?”
林有成点了点头,这个他是知道的,因为这是董照特意留给他的电话号码,就是想着方便联系。
……
津城,《小说月报》杂志社。
“老照,有电话找你。”
董照正和同事聊着文学,没想到有人居然打电话给他,自然走过去去接听电话。
“张伟,你怎么想起找我,给我打电话了?”
“你说什么?你想要林有成新写的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董照很是意外,一是林有成的新小说居然完稿了,更让他意外的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张伟居然要让林有成的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这岂不是说张伟已经看过林有成新写的小说了。
董照刚准备说什么,就看见主编马京海已经走到他面前,对他使了个眼色。
可以说,整个办公室里面的编辑都听见了董照的话,也都知道那位林有成新写的小说被《人民文学》看上了。
这自然也就引起了整个编辑部的注意。
林有成这新写的小说能够被《人民文学》看上,而且还是专门打电话过来说,那就证明这篇小说只怕不简单啊。
董照自然看见了主编马京海给他使的眼色,对着电话另一头的张伟说道:“这可不行啊,之前林有成可是答应过我,要把稿子给我们《小说月报》,你这可是前辈啊,怎么能抢我们的稿子。”
“我知道虽然是你先看了稿子,可是林有成那边既然没有直接把稿子给你,那就是留给我们《小说月报》的。”
“我们《小说月报》也一直都在等林有成的这篇小说。”
“真不是,张哥,你也知道我们《小说月报》就守着几个作者写稿过活,哪里像你们《人民文学》家大业大,根本就不缺好的稿子。”
“我是还没有看林有成的新稿,但是他这后面寄过来,我不就立马能看了。张哥你就别和我们抢了,都是文学界的没必要。”
主编马京海听见董照这几句话,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看董照和张伟聊了好久,最后好不容易挂断电话,马京海忍不住追问道:“你之前说林有成他新写的小说还是关于爱情?”
“是的。”
董照点了点头。
“这是什么样的爱情小说啊,居然让《人民文学》都来抢稿。”
是啊,究竟是什么爱情小说啊!
即便还没看林有成这篇小说,可是整个《小说月报》编辑部的所有编辑此刻都好奇不已。
居然连《人民文学》都给惊动了!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有成,你就再考虑一下吧,《人民文学》真的要比《小说月报》更适合。”
即便是林有成这边已经拒绝,《小说月报》董照那边都已经回绝之后,张伟这边依旧没有放弃,还是又跑到林有成家里,希望林有成能够回心转意。
不,应该不是回心转意,而是红杏出墙。
“真的,《人民文学》才是最适合发表你这篇小说。”
看见张伟如此诚意,不知为何林有成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这看着倒像是他用嫌疑人那篇小说撩动对方的心,却又残忍拒绝对方的渣男。
林有成望着张伟,不禁说道:“你也知道,我这稿子都已经寄出去了。”
“再说了,《人民文学》肯定不会缺好稿子。”
“缺,怎么不缺真正的好稿子,尤其是缺你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这样的好稿子!有成,你这篇小说真的就是开创性的,前所未有啊,这篇小说一旦发表,引起反响会比你前面的那篇处女作《山楂树之恋》更加轰动。”
“一定会轰动整个文坛!”
轰动整个文坛?
林有成听见张伟的话,笑了笑,说道:“哪有那么夸张。”
“不是夸张,而是你这篇小说就是这么厉害,肯定会轰动文坛。”
“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现在想到你的这篇小说,依旧会心情激动,这篇小说完全有别于现在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也不同于那刚出现的先锋文学,在我看来你这篇小说才是真正的先锋之作,你将会为中国文学带来新的世界。”
张伟越说就越是激动,心里也就越是可惜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小说没能在《人民文学》上面发表。
林有成听见张伟这话,真的是觉得张伟越说越夸张,不禁说道:“没有那么夸张,我一开始还担心没有办法过稿。”
“要是你担心《小说月报》不给你过稿,就选我们《人民文学》,我保证最新一期就能够上你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
林有成一看张伟还说这话,只能是笑了笑。
张伟一看林有成不答话,倍感无奈,不过他也知道《小说月报》作为发掘林有成这位作者的第一杂志,对于林有成而言肯定不一样,更别说林有成还答应过董照。
因为这个原因,张伟才不好硬抢,毕竟董照那边也都给他戴高帽子,称他为前辈。
只是——
张伟望着林有成,说道:“有成,你的这篇《嫌疑人X的献身》我们《人民文学》只能遗憾错过,你这后面要是写新的小说一定要先给我们《人民文学》?”
“……”
林有成听见张伟这话,心里原本的那一丝不好意思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他这第二部作品,二胎刚生下来,居然就问他三胎。
丧心病狂,真的就是丧心病狂!
林有成很想直接问一句,汝当人乎!
你还是不是人啊?
这第二篇小说刚写完,就惦记着他生三胎,简直不是人。
好吧,林有成也知道编辑大多都是这样,不是人,要不然也不会挥着鞭子,要求作者二十三小时五十九分,一直不停地写稿。
林有成说道:“我现在可不敢再冒然答应了。”
张伟一看林有成说这话,也就是知道林有成是真的没有打算直接答应他,不过很显然林有成这话应该也就不会答应董照那边,那么《人民文学》都将是有希望的。
……
春风巷这边,张伟还在劝林有成改投《人民文学》,而自从接到张伟电话之后的董照却不淡定了。
应该说,整个编辑部都是翘首以待,等着林有成的那篇新写的稿子寄来。
董照有些担心地问道:“主编,你说,会不会张伟那边真的已经把稿子抢走了啊?”
主编马京海听见这话,摆了摆手,说道:“《人民文学》的张伟我也算是认识,他应该不会做那样的事。”
“希望吧,这林有成说是已经把稿子寄过来了,但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到。”
“是啊,怎么还没到啊!我现在都很想看看林有成的这篇爱情小说,究竟是怎么样的。”
就在主编马京海这话刚说出口的时候,信件收发室的同志却是拿了一封厚厚的信件走了进来,说道:”马主编,这是德城林有成同志寄过来的信,你说的第一时间给送过来。”
“辛苦了,谢谢!”
主编马京海没想到林有成的稿件终于来了,心下也很期待,连忙上前接过信件,准备拆开来看。
这一时间,整个编辑部的编辑也都好奇地聚集过来,一个个都对林有成这篇让《人民文学》都险些抢走的爱情故事好奇不已。
董照一看主编马京海比他还急切,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但是他这个时候也没啃声,目光也都牢牢放在那稿件上。
《嫌疑人X的献身》!
编辑部的编辑都伸长了脑袋,瞅着主编马京海手里的那份稿子。
林红霞念着林有成的这篇小说名字,说道:“《嫌疑人X的献身》,看样子这篇爱情是讲嫌疑人X的献身啊!”
“这个小说名字,最重要的就应该是“献身”二字。”
“看样子应该是涉及到犯罪。”
“我觉得也是。”
林红霞挤到主编马京海旁边,很想直接从马京海手里把那份书稿给抢过来让自己好好看看,可是她不敢,只能是站在马京海和董照身旁,瞅着里面的内容,就看见了前面那一段话,忍不住出声念道:“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就是林红霞这说出来的一段话,瞬间就让全场的编辑都震住了。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林红霞自己整个人也都怔住了,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这一段引子,心里也都被震住了。
一切都还未开始。
谁都不会知道,接下来一场真正的文学风暴将要来临。
小说《含辛茹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章节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